也说中药的重金属超标问题

2013年05月29日 9:15 67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中医药行业应有所担当,加大科研投入。要搞清安全用量的范围,还要搞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毒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在药品使用环节,要做好患者教育,严防重金属过量蓄积。在此基础上,中医药行业应增加与公众的沟通,准确提示风险。
  近来同仁堂公司麻烦不断。先有香港卫生署责令召回其旗下“健体五补丸”,原因在于该产品的汞含量超过限量5倍。后有媒体曝光称,同仁堂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再之后,有人对同仁堂集团现有中成药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北京同仁堂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的不重复药方732条记录中,含重金属的药方达150条,包括含汞、砷、铅等。
  实际上中药重金属含量问题是老生常谈。在漫长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上,中医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中药的自然之物多来自草本,也有来自动物、昆虫、矿物的。一些矿物药的确有毒,但在大自然作用下,有大毒的物质往往被稀释,或以不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使其毒副作用减少。所以,中药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即便长时期偏低,安全问题却似乎并不突出,服食五石散造成大量中毒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
  中药安全问题真正凸显,是在现代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建立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用以阻止女性怀孕早期呕吐的药物“反应停”让全世界12000多名肢体如海豹前肢的婴儿降生,震惊世界。此类事件的发生,促成了现代药品管理体制的进步和完善。
  该体制原本针对西药监管,中药监管曾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伴随着社会发展,中药逐渐告别了小作坊生产模式,代之以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代药品监管制度随之被援引,中药行业由此产生了诸多不适应。比如,现代药品管理制度要求对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有明晰阐述,临床试验要符合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生产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要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而中药主要是大复方,其依据中医理论,在阐明药理、毒理等方面有先天不足,在临床试验、生产等方面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具体困难。因此,中药的监管又保留了一些自身特色,适当降低了要求。技术方面的困境、文化传统的惯性、理论上的不兼容等都导致了这类妥协。
  在“普遍准则”与“中医特色”之间存在一些模糊地带,这里常常成为争议中心。这次同仁堂中成药的重金属超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关于同仁堂中成药的重金属超标事件,媒体几次报道,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健体五补丸”的汞超标,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事,不可原谅。因为该药处方构成并不含汞物质,超量的汞被检出,可能是在原材料环节或生产加工环节出了问题,无疑应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被处罚也不值得怜悯。而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一事,则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因不同标准“打架”,《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等文件不统一,其责任有商榷余地。至于北京同仁堂有150种含重金属药方,比之朱砂含量超标又有不同,含有与超标是两回事,形式上而言,并未违反法律法规,但因涉及数量较大,报道出来确实足以吸引眼球。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