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矿业与“美丽中国”同行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3年09月12日 10:6 125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本来只是一个例行的会议,而且专业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原来想将规模控制在三四十人左右,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担心会务能不能搞好。但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地质勘查特别是矿山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谈起会议的情况,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对记者说。
  这次主题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有名的矿城——内蒙古包头市举行。会议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资源委员会主办。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王少波,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杰,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总工程师、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刘玉强,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冯安生,包钢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德刚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地质勘查、矿山采掘、科研工作及矿政管理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官员,共计120多人参会。他们在研讨会上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交流。
  “因为定位为‘学术’,这次研讨会少有官气。官员们的演讲侧重于介绍最新情况,释疑解惑,解读政策,分析趋势,专家学者们更注意结合实例从理论上进行论述和建言,来自一线的企业家和地勘单位的领导则更注重从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上进行推介,提出意见或建议。”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晓波这样评价。
  (一)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约就意味着保护。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王少波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情况。王少波介绍说,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采取法律、科教、技术、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就。王少波将政策措施概括为5句话——
  一是设专项,抓典型。2010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3年来,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5亿元,仅2010年~2011年就带动矿山企业投资超过700亿元,增加产值近2000亿元。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3个~4个百分点,盘活了一批低品位、难选冶等难利用资源,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成效显著的矿山企业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二是打基础,摸底数。2012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的“三率”调查评价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国性多矿种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价工作, 是一次重要的国情矿情调查。目前,该项工作的外业调查、数据审核和实地核查已全面完成。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三率”指标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定标准,立规矩。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省厅、行业协会、矿山企业研究制定了煤炭、金矿等5个矿种的“三率”指标要求,按资源禀赋规定了最低开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并对共伴生资源、尾矿、矿井水等利用提出了明确的最低指标要求。今年,国土资源部又部署开展了油气、铁、铜、铅、锌、稀土等9个矿种的最低利用指标研究。
  四是搭平台,推技术。针对先进适用技术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印发了有关通知,制定了经济鼓励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先进技术目录发布制度,先后发布了两批技术推广目录和汇编,并与有关行业协会联合召开了两次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论坛和现场会,受到矿山企业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
  五是严考核,明奖惩。国土资源部依法减免了综合利用尾矿、废石(矸石)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鼓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大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矿产资源补偿费保护项目的立项上对应用先进技术的矿山企业予以优先考虑。

 

[1][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