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矿局“备战西天山探采纪实

2013年12月06日 10:10 85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时任第十一地质大队副队长的巨金才,被任命为备战项目总指挥,负责项目后勤保障。他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竟然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人可凭着‘百里单骑’进山,可物资和设备怎么办?愁得我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我们能想的办法都试遍了,包括用直升机和热气球,但最终也抵达不了工区。”
  最终,他们采取原始办法,将所有设备、物资解体之后靠牲畜驮运。他们先找一条安全可靠的运输路线,由巨金才带着“马技”一流的刘承波踏勘路线,选定了边远的古仁郭楞村作为中转站。在翻越冰达坂进入备战工区时,马匹受惊,将刘承波掀翻在地。经过74个小时的生死救援,才让胸骨骨折的刘承波脱离了险境。
  那时,巨金才心理压力非常大。他认为,如果要将十几吨重的“铁疙瘩”设备拆卸运输,人员组织、马匹租用、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必须环环紧扣。但光运费就承受不了,小件是1千克10块钱,无法拆卸的80千克钻机部件,得用6头骆驼轮番背运,一个大件运费就得1万元。
  但为了使备战工区能如期开工,他们也只能拼了。他们将所有设备细分拆解、打包称重,终于,一支由马匹、牦牛、骆驼组成的运输队启程了。尽管运输距离只有80千米,可中途要翻越3座冰达坂,来回趟河30次。那时的天山深处,白雪皑皑没过山脊,石缝龟裂,还有翻滚的隆隆巨石,运输队在蜿蜒的山道上踉跄前行。马踏碎石,雪块淅沥而下,滚落无底山涧,半天听不着回声……
  2004年6月底,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办通过普查设计,备战工区正式进入野外施工阶段。项目负责张建收这样记录道:
  “7月13日,阴。山洪暴发,送菜的人被困住了。我们还有一个包包菜、一捆海带、一小袋面粉和一点油。”
  “7月24日,阴。这几天没剩什么吃的了,为了节省体力,大家尽量不走动。晚上,送补给的人终于来了,我们被困了整整13天。”
  “受冻挨饿时有发生,但丝毫不影响项目组的工作热情。我们在老工区发现了一双破旧不堪的鞋子,鞋底是用木板、轮胎、皮带反复钉补过的。如此沉重而独特的‘防滑登山鞋’,对后者同样是一种精神食粮。”
  “我们还找到了老钻孔,周边散落了几颗钢砂钻头。当年,老一辈的生产条件更为恶劣,他们都能坚持下来,对于年轻人是一种激励。他们没干完的工作,就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干吧!”
  ……
  2004年,项目组不负众望,打钻3个孔,孔孔见矿,初步估算备战铁矿为中型矿产地。2005年,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办专家亲赴监理,骑马进山刚到项目组帐篷,就听到打钻的好消息,钻机打了83米,打出了2.8米长的铁矿岩芯,专家们无不惊叹。当年年底,备战项目组获得了第一项荣誉——新疆地矿局授予的“新发现矿产地”二等奖。唤醒了沉睡千年的20平方千米热土,对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第十一地质大队来说,蓝色的追梦之旅终于再现七彩晨曦。
  金色宝库
  “十一五”初期,新疆地矿局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确立了“主攻西天山”的战略部署,系统开展了基础地质、物探、化探和矿产评价工作,为备战铁矿不断扩大找矿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5年5月,和静县备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他们一边紧锣密鼓地筹备矿山开发,一边如火如荼地开展野外找矿。第十一地质大队用青春的汗水、科学的求证,在荒芜之地浇灌出累累硕果:1047.74万吨、3442.73万吨……至2006年底,备战铁矿探得资源量5122.81万吨。由此,该矿进入评价、论证和开发阶段。
  作为地质技术和行政管理的“双面手”,第十一地质大队大队长杨文平身负备战铁矿“探采一体化”的重任。2007年,他兼任备战公司董事长,矿山开发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修路,沿国道218线开辟高山隧道和矿区道路,天堑变通途,一改骑马进山的历史。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