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与模式选择

2013年12月17日 10:34 76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地勘文化建设的保障举措
  1.建立统一的地勘文化发展规划。要将地勘文化建设纳入地勘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在国家及省区行业管理部门下设地勘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执行机构挂靠在同级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在明后两年(2014~2015)起草《地勘文化建设指导方案》,制定规范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建立本行业的地勘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以地勘行业的资信文化、投资文化等为纽带,将地勘文化建设纳入地勘行业市场准入即企业资质标准的基本条件,从而实现文化力与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2.以特色化为抓手培育地勘文化。要在全行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导向下,促进地勘单位营造“百花齐放”式的文化氛围。对此,地勘单位的文化建设不要急于构建自己的体系,而是要从“点”上做起。选择某一种适合自己的文化形式,狠抓到底,持之以恒,直至发扬光大。要避免“样样通、样样松”。不要练千招会,就练上一招熟。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再集百家之长,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
  3.以建立学习型团队为基本形式。首先要适度把握学习活动和娱乐活动的比例。学习应成为地勘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无论经费投入还是时间投入,都应当把握在80%左右的比例为宜。其次,要将学习作为日常工作中的“硬任务”,不但要精心设置课程,更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再次,要灵活掌握学习的方式。应充分依托和利用现代网络及传媒技术开展学习,并按专业建立诸如QQ群之类的交流平台。
  4.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要导向。培养和使用人才永远是地勘文化建设的首选导向机制。其一,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围绕不同的中心工作需要培育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干部,对不同类型干部的使用是领导价值观最突出的展现。其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激发和调动每一位职工的潜能。因此,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为“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5.以工作和生活交流为基本载体。要用制度保障地勘单位内部经验交流与传承。首先,要将国有企业的师徒文化引进地勘单位,明确师徒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应的待遇。要在每一次收队后,都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野外工作和生活的切身感受。文化工作者要对归来的“远征军”进行深入采访。要组织编写《野外工作生活故事集》,在地勘单位之间进行交流。要长期在行业报刊上开辟“野外工作生活故事”有奖征文专栏。
  6.以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重点。人际氛围是文化氛围的底色。在国有地勘单位内部,始终存在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老、中、青关系,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关系,干、群关系,政工干部、技术人员关系,正职、副职关系,在职人员、外聘人员关系,“地质世家”、“外来务工”关系等。如何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不仅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现实,而且一定程度地影响传统。如果上述关系协调不好,所谓的地勘文化建设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7.政工干部要成为文化百科全书。首先,要求政工干部有高水准的情商。每人都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能够成功驾驭各种文化现象。其次,要求政工干部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尤其要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群体和个体矛盾驾轻就熟。再次,要善于化解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心理矛盾。能够较好地承担心理辅导师的重任,对地勘职工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做耐心细致、甚至艰苦卓绝的工作。总之,地勘单位的政工干部要义不容辞地成为地勘行业先进文化力的代表。

[1] [2] [3]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