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成环保新贵 万亿市场待分

2013年12月23日 9:12 65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政府型基金护航
  根据专家论证的《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将拨划300亿用于全国土壤修复。对于分布在城市的历史遗留污染土壤,中央财政将给予30%~40%的财政补贴。但是财政资金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投资,而是体现在拉动市场投资的能力上。目前财政资金涉及的管理部门和机构众多,倘若不能整合在一起统筹安排,将极大影响财政资金发挥投资拉动的效应。
  蓝虹认为,在追加土壤修复资金的可持续性方面,政府财政投资不如政府型基金。财政投入更强调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但某些环境问题具有长期性,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阶段型政府财政投资不能代替长期稳定的政府基金,一旦发生环境污染的损害,政府型基金可以实现立即支付的功能,用于损害评估修复和对受害者的赔偿。政府型基金作为重要的资金机制来融通所需资金,用收费方式来聚集资金。但是在中国,政府型基金没有独立核算系统,收支两条线使基金没有独立性,很难满足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
  一旦建立起有独立核算体系的实质性政府型土壤修复基金,整合各项政府土壤修复财政资金,将会开启广阔的市场有效需求空间。土壤修复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加大该产业的盈利空间,吸引市场化土地修复资金的产生,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拉动更多的市场资金进入该领域。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整合财政资金,还必须设立政府型管理基金,并修订法律对这种新型基金进行多机构的共同管理。”蓝虹如是说。
  行业透明度待提高
  土壤修复过程中,当地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开发商是直接利益相关者,金融机构是间接利益相关群体。虽然土壤修复产业有几十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但是大部分投资机构仍不为所动。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投资机构不愿施以援手的原因,一是因为其技术性过强,二是因为行业透明度不高。
  行业透明度不高,不仅来源于土壤污染数据的隐秘性,还牵扯到土地开发使用问题,一位业内专家称之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提倡将“谁污染、谁治理”惩罚型措施与“谁投资、谁收益”激励型措施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土壤修复产业中“猫腻”不少。据介绍,在某些高耗能、高污染地区,一方面为响应调解产业结构,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一方面又不想失去纳税大户,当地政府将郊区的地廉价租卖给工业企业,同时将企业迁离的土地低价卖给房地产开发商补贴财政收入。而开发商再以低价将土地转包给土壤修复公司,最后由当地的环保部或者是其他政府部门来验收,利益链自然环环相扣,密不透风。
  “即使不出现私相授受的情况,只要一天不公开土壤污染信息,行业不透明终将会成为土壤修复产业最大的隐患。”上述专家感慨道。

重金属污染治理加速 建土壤环保体系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