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炒铟发通胀财 10天涨50万元/吨

2010年12月15日 9:2 48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12月15日消息 12月14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国际小金属市场高峰论坛上,不断上涨的铟价让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企业焦虑不已。

  “铟价到底要涨多少?”广东凯胜光电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抓住一位铟贸易商的手着急地问道。该公司使用的铟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国内铟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国外加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同样会增大他们的成本压力。“估计还能涨30%~50%。”贸易商如是答道。

  据一家铟生产企业的代表表示,已经有游资进入铟的领域开始进行炒作,有人以10吨为单位进行储存,目前铟不含税的现货价为3200多元/公斤,10吨大概就要3000多万元。

  “相比每公斤8000~10000元的历史高位,目前还不算最高。”上述铟生产企业代表表示。可下游企业却不这样看,“价格也有低的时候啊,像去年年初的时候才1000多元;就是今年年初也只有2000多元。”

  铟为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太阳能电池、电子、光电和现代信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

  铟价未来或翻番

  由于对未来的预期持续看涨,铟价在电子交易盘上表现得更为离谱。

  12月15日是天津小金属交易市场的交割日。昨日(12月14日),铟的收盘价每公斤超过3500元,加上手续费和17%的增值税,价格约在4000元左右,高于目前铟的现货售价。而仅仅在10天之前,盘面价格还仅为3000元左右,价差约500元,换句话说,每吨铟的价格在10天之内上涨了50万元。而明年4月份交割的铟价最高甚至到了4950元,这也表明,市场对于铟的未来走势普遍看好。

  英国金属网总裁赫默林对铟价涨势更为乐观,认为目前国际铟价大约是每公斤500多美元,预期未来能够翻番,达到历史高位每公斤1000美元。

  江苏升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杨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明年4月份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行情。

  但在天津稀有金属交易中心于克辉看来,目前铟价的走势已经超出了基本面,上涨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他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铟深加工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两国手中,我国70%以上的铟都出口到日韩。由于未掌握核心技术,国内目前需求并未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

  此外,虽然铟出口属于配额管理,但仍有相当多数量的铟通过走私出口。今年1~5月份,官方统计出口至日本的铟数量为30.5吨,但日本海关显示的同期进口自中国的铟却高达89.9吨,接近中国统计数据的3倍。为此,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加大对走私的管理力度。

  于克辉分析认为,游资炒作在此轮涨价中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据他了解,江苏太仓有位企业家,为了对抗通胀,近期投入大量资金囤货,他坚信稀有金属未来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因此陆续购买了15吨铟。“类似的行为已经形成了蝴蝶效应,带动了其他资金进入小金属投资领域。”

  稀有金属成抗通胀硬通货

  在论坛现场,一家铟生产企业的代表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证实,确实有资本进入铟领域进行投资,囤货一般以10吨计算,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成本选择合适的时机脱手。

  长沙亚光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中毅告诉记者,稀有金属耐储存,而且占地面积小,抗腐蚀。由于稀缺,未来增值的空间大,有非常好的抗通胀特性,这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进入。

  不过,和普通的投资不同,长期投资的话,铟带来的收益会更大。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0年的时候,铟的价格仅为每吨50万美元,到2005年竟涨到了1000多万美元,5年时间里价格涨了近20倍。投资收益可见一斑。目前,铟的价格在2005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一路下滑,从近10年的走势上看仍属于低价区,不少投资者仍然坚信长期投资会有巨大收益。

  不过,来自河南郑州的一家铟生产企业表示,投资者对价格涨势作用并不大,通过长期持有,他们可以从中获益,但铟价上涨最终还是决定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

  上述生产企业表示,由于国家限制出口,而国内需求不足,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的价格是有价无市。如果国家不采取收储等相应措施的话,中小企业的生存可能会面临困境。而一旦出现了生存危机,价格的维持将会显得毫无意义,届时小企业肯定会率先打破价格僵局,这就会改变之前的涨价预期。

  在小金属需求表上,贺中毅一笔一画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所需稀有金属品种。记者看到,他想购买的是金属铋和铑。他告诉记者,铋今年的价格是每公斤13万元左右,而去年的价格每公斤不到7万元,这意味着一年间价格上涨了近1倍。

  “我觉得价格还会继续涨。”贺中毅说道。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