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井下的“高能矿工

”——记安徽省劳动模范、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掘进一区凿岩台车工杨邦能

2024年06月04日 10:25 44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千米井下,万次攻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掘进一区凿岩台车工杨邦能,从未停止过对“极致”的追求。30年间,他埋头苦干,在岩层深处拓荒,用坚守让很多人感受到了闪耀于深井之下的劳模精神。

 

从“有力量”到“技术强”

 

冬瓜山铜矿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井下坑采铜矿山。千米矿井深处,杨邦能操纵着凿岩台车,在岩层上凿着炮眼。这一凿,就是30个年头。

 

1994年,杨邦能追寻着父亲的足迹,成为这座矿山的一名掘进工人。初入岩层深处,杨邦能并不感到陌生。自小,他的父亲杨普荣就常给他讲井下的故事,让他触动最深的是父亲每每说起、总不住夸赞的矿山劳模。那一个个平凡却闪光的名字,那些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形象,像是一粒粒梦想的种子,在杨邦能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榜样如灯,照亮了杨邦能的前行之路。20岁时,杨邦能学习凿岩放炮,自此,他的人生与矿井紧紧相连,再也不曾分开。井下不仅有矿藏,也充满了艰险,对于被称为“矿山开采先行军”的掘进工人而言,更是如此。他们面对的,往往是井下“最初的模样”,生冷的灯光照着岩壁,高温、潮湿、不透风。杨邦能记得,20世纪90年代,他和工友们需要手持70斤重的打眼机,在一个宽2.4米、高2.6米的断面上打25个眼,机器一响,尘雾、噪声就将他围了起来。一天工作下来,脚被胶靴里的汗水泡得起皱发白,浸湿的工作服裹着尘土紧紧地贴着前胸后背。杨邦能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充满希望”“浑身都有力量”。

 

2005年,矿区来了新设备——无轨凿岩台车。因为能吃苦、肯钻研,杨邦能被调到掘进一区学习操作这台“明星”设备。一开始,杨邦能颇有几分忐忑,却也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来。设备操作界面上看不懂的外文说明,他一笔一画地临摹在纸上,翻书、上网查资料;老师傅现场操作时,他就守在旁边,不肯错过每个步骤、每项操作的要点,待下班后,再在脑中“放电影似地来回过几遍”。就这样,杨邦能创下了该矿区最短时间独立操作凿岩台车的纪录。

 

每天相伴超过8个小时,杨邦能将他手中的这台设备视为“好搭档”,练就了一身好本领。19年间,他累计掘进46.7万立方米,长度超过3.2万米,平均每年超计划26.2%,相当于完成了24年的掘进任务。

 

“极致”成就无所不“能”

 

巷道幽深,每一次的掘进通常不到3米。这3米的距离,见证了杨邦能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2020年,他所在的掘进一区承担了冬瓜山铜矿井下负980米中段采场底部结构施工任务。这里的矿石类型是含铜蛇纹岩,结构松散、容易破碎。第一次掘进时,在岩壁上凿多少个眼、如何布孔、放多少炸药是技术关键,俗称“进路开门子”。传统的一次成型爆破作业方式,对岩壁边缘破坏极为严重,不单增加破损岩壁的处理工作量和安全风险,还会增加后期支护费用。根据多年经验,杨邦能创新性地提出掘进断面分次爆破方案,同时,优化掘进光面爆破布孔参数,在原先45个凿孔的基础上增加10个周边孔,给每个装药孔留足了爆破空间,有效地控制了超挖及爆破对巷道周围岩石的破坏,节约支护费用近百万元。

 

由于技术过硬,杨邦能总是被安排去“啃最硬的骨头”。2021年4月,冬瓜山铜矿负960米中段64线穿脉施工任务遭遇瓶颈。这处作业面是长距离上坡独头掘进,全长362米,其中240米坡度达到8%,施工难度极大;再加上通风不畅、作业面体感温度超过40摄氏度、顶帮板围岩破碎严重,爆破效率每日只有2.6米。杨邦能带领小组主动接下了这项任务。他调整凿岩布孔方式,缩小孔与孔的间距,以小范围“精准爆破”方式保证爆破效率。当年4月—10月,杨邦能面对多重考验,带领小组“歇人不歇机”轮番作业,创下了单月独头掘进60米、连续数月掘进超50米的纪录,提前8天完成任务,将旁人望而却步的难事,练成了自己的“掘”招。

 

“平凡岗位,做到极致便是不凡。”冬瓜山铜矿掘进一区区长许钢城这样评价杨邦能。千万锤成一器,30年不间断的潜心钻研,让他成为工友心目中无所不能的高手。2022年春节,杨邦能又一次选择在井下过节,坚守在冬瓜山铜矿负960米中段60~62线盘区采矿衔接工程上。这项工程的施工要求极高,部分工程在充填体内施工,若不熟悉现场情况和安全重点,不仅会影响作业进度,甚至会危及安全。为了让工友腾出时间回家团圆,杨邦能合理安排小组班次,自己则进行多工种作业,凿岩、爆破、矸石铲运……在井下度过了他入职以来的第28个春节。

 

以“爱心”传承“匠心”

 

执着专注,择一事终一生,杨邦能对矿山始终葆有深厚而朴实的情感。初来矿山时,与他一同分配到该工区掘进岗位的还有其他6名同学。如今,那些同学或转岗或离职,留下来的只有他一人。

 

可是,他并不孤单,与他日日相伴的还有那台他心爱的凿岩台车。“相识”近20年,杨邦能对它倾注了很多心血。一次,杨邦能在操作设备时发现,281台车橡胶材质进水管通过接头直接与设备主体相连,由于作业过程中产生振动,水管经常松动、接头频繁损坏。“长久下去可不行。如果在设备上固定一个法兰连接进水管,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因振动引起的损耗?”杨邦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工区设备技术人员,在得到认同后,立即着手进行改造。经过实践,进水管受到振动“干扰”而“罢工”的情况减少了,使用期限延长了5~6个月。随后,这一改进方案在矿山得到广泛推广,每年节约备件费用十多万元。工友裴学飞对他很是钦佩:“我看,邦能该叫‘高能’才是!”于是,杨邦能“高能矿工”的称号就在冬瓜山铜矿传开了。

 

掘进是苦活、脏活、累活,杨邦能心里清楚。怎么唤起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必须做好传帮带,让年轻一代接力下去。他从不吝啬技能的传授,并总结出“带徒三步法”。第一步,先从281台车的整体结构和日常保养内容开始,传授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基本维修技能和作业面规格质量控制方法;第二步,拓展作业面岩性判断和炮眼间距布置技能,讲解特殊情况下的施工要领;第三步,精研设备突发故障处理方法,让徒弟学深学透。

 

2011年至今,杨邦能培养出20多名操作技术能手。在生活上,他对他们照顾有加;在工作中,则“严”传身教,不断打磨他们“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合格的井下接班人。如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独当一面、担纲承梁,张超、付万军都在其中。张超成为掘进面上的佼佼者,收获了该矿“先进生产者”“十大功臣”等多项荣誉;付万军凭借过硬技术,被调往支护班任组长,他每个月能挂网300余张,超出别人一倍。

 

2022年,杨邦能劳模工作室成立。杨邦能带领团队进行多项自主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创新工艺方法。其中,“一次爆破形成大直径超深支溜井”攻关课题,实现了支溜井开挖作业的机械化替代,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56万元,节约成本39.72万元。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师徒相授,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杨邦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心。

 

2019年,杨邦能获得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20年,被授予“安徽省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杨邦能先后当选“铜陵好人”“安徽好人”,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有色金属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