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季度库存将见底 有色金属库存居高不下

产能过剩压力难消(表)

2009年02月05日 9:2 132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扑朔迷离的库存数据
  尽管关于库存大幅下降、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的说法不时出现在报端,但是“去库存化”到底情况如何?业内专业人士也是一头雾水。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工行业分析师直言,“虽然从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等的市场反应,可以判断目前企业的库存水平已经通过停产、限产等措施下降到一个合理水平,但是整个行业的库存水平到底如何,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市场上真实的库存水平一直是一个谜。”
  记者也仔细调查了各个关于库存下降的报道,基本上未提及具体的库存下降数据,更多的库存变化数据是通过价格涨跌、产销等数据的推断出来的大概数。
  上述分析师表示,由于存货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仓库和不同的企业里,因此很难准确统计其具体数据,也不可能得出其下降的具体数字,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判断企业以及行业库存变化情况。
  比如,通过开工率回升可以判断某企业的库存是否下降到了合理水平。因为开工率的提升就意味着企业供应量的增加。按照常理,只有库存下降了,有利可图了,企业才可能会增加产量,企业不大可能在亏损的情况下增加生产。因此根据企业开工率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企业库存变化的大致状况。
  同时她提醒,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原来的库存水平不同,不能盲目根据个别企业的生产变化来推断整个行业的库存变化水平。
  国泰君安的钢铁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生产企业、经销商和最终用户均存在一定的库存产品。钢铁企业库存的下降是因为其库存转移到了经销商,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还是被汽车制造等下游产业所消耗目前都很难判断。”广发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曹新也认为,生产企业的产量数据容易得到,社会库存确实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数据。
  相对于行业研究人士,相关企业对存货问题表现得更加讳莫如深。那些2008年三季度末的存在高库存问题的公司对此显得相当谨慎和敏感。在采访过程中,刚听完记者的问题,某化工企业的董秘就急忙以涉及信息披露问题为由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匆匆挂断电话。其他企业也大致如此。也许要等到年报的披露才能知道这些公司具体的库存变化情况。
  产能过剩压力依旧
  “经过减产等措施以及下游的消耗,化工企业的库存水平确实下降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开工率会大幅上升。整个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改变。”曹新向记者表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也持同样的看法。她告诉记者,除了钾肥,目前我国的氮肥、磷肥产能都存在过剩的问题。在2006年、2007年整个经济高涨的时候,不少企业又投资扩大了不少产能。随着近期这些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近期发改委调整了化肥出口政策,但是当前国际氮肥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还要低,因此国内企业出口的压力非常艰巨。钢铁、家电等行业也同样如此。
  曹新表示,相比于2008年9-11月份需求突然消失,销售陡然下降,企业库存急剧上升的情形,今年一季度这些库存有望逐渐消化至正常水平。同时他判断,目前化肥的价格体系已经基本稳定,只要国际石油价格不出现大幅下挫,化肥产品的价格下跌空间已经有限。这表明市场需求开始有所恢复,生产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他认为,在资金压力下,虽然不少企业通过停产、限产以及降价销售等措施达到了降低库存的目的。但是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强,在巨大的产能过剩形势下,企业开工率提升、价格上涨的空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今年整个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他同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应该会好于上半年。
  对于煤炭库存的下降,中信证券分析师杨治山则直接了当地表示,现在电力、煤炭、运力都存在过剩的问题。煤炭企业的短期限产可以导致库存的迅速下降并对市场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供过于求是一个大趋势。他认为,前两年的旺盛需求都源于市场泡沫,在经济高涨的时候,好像什么资源都供不应求。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供需基本上都处于平衡状态,甚至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煤炭企业不可能长期通过限产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因为从长远来看他们也需要现金流。
  外国厂商趁势而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企业通过限产降价等方式大规模降低煤炭、化肥、钢铁以及铜锌等有色金属产量的同时,外国企业通过进口方式填补供给缺口的现象开始有所增加。
  日前有媒体报道,包括华润集团在内的六大电力集团组成的电煤订货联盟,正在积极联系澳大利亚、印尼等产煤国煤炭企业,并拟召开首届国际性的大型电煤订货会,从国际市场寻求稳定的煤炭资源。据悉,由于此前国际煤价持续下跌,越南、印尼等煤炭出口国逐渐取消了对中国的煤炭出口限制,近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FOB价格一直在80美元/吨附近,已同国内煤价相仿。
  煤炭国际贸易专家认为,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保价虽然提高了国内煤价,同时也给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甚至于俄罗斯、美国等海外煤炭企业带来了机会。一旦进口煤炭再挤占一部分市场,短期内看空国内煤价的预期将更强烈,从而影响到合同煤价的确定。
  不仅是煤炭,精炼铜也出现了进口产品趁中国企业停产之机大肆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形。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8年12月中国精炼铜进口较去年同期增加89.4%,至21.15万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17%,环比增幅更高达49.25%。与此同时2008年12月份全国铜产量比11月份的33.02万吨下滑了7.93%。业内人士指出,进口精炼铜的进入主要是弥补此前国内铜冶炼企业停产检修以及一些以废铜为原料的冶炼产能退出后留下的供给缺口。
  此外,有迹象表明,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独联体等国家的钢材已经开始回流中国市场。在当前我国钢铁、煤炭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外国厂商的趁势进入国内市场的动向可能会使得原本艰难的“去库存化”努力增添新的变数。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