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海沉浮:疯狂的矿产“套牢”矿老板

2009年02月11日 8:47 106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得不到1分钱贷款
  这笔投资巨大的费用,倪建琛必须自己撑着,他从银行得不到一分钱贷款。“银行把矿产行业列入十几种高风险行业之一,一分钱也不肯贷给我。”倪建琛说。
  让倪建琛感到烦恼的是,当地居民听说有玉石矿,希望得到更高的赔偿,要求得到30%~40%的分成。“做矿很辛苦,做企业不容易。”倪建琛说。
  有业内人士说,“10个开矿6个赔,3个保本1个赚”是矿产行业的真实写照。“找矿的风险更大,有的可能血本无归,一点矿都没找到。”在海南一个地矿部门工作的关飞告诉记者。
  然而,可能存在的暴利机会,让人们容易忽视其间的巨大风险。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预测,进入矿业的资金或已达千亿元,甚至几千亿元。

活跃的草台班子
  和投资采矿相比,投资探矿的风险更高。
  “具备探矿资格的,主要就是地矿部门。但实际上,现在还活跃着很多草台班子,偷偷地探矿。”关飞告诉记者:“你是勘探工程师,有这个职称,成立一个公司,就去探矿了。但这最后的成果不属于国家的,探出来以后就卖给私人老板。这属于乱来的,是滥采行为。他们也有设备,成本取决于配置哪些设备。一台钻机要200多万元。”
  一些私人老板则干脆聘请勘探工程师。“比如金矿,私人老板可能发现金脉一直往下走,有时候金脉会变窄,越来越窄,有时候会很宽。如果是很宽,那就很来劲,继续挖;但如果矿脉越来越小,越来越窄,最后看不到金了,那心里就有点慌了。天天挖,成本很大,一天好几万。这个时候,工程师的作用就很大了,决定了是挖下去还是不挖。”关飞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碰到看不到金脉的情况,那些实力够雄厚的老板,心里也不怕,再挖一两个星期,成本高就高,也无所谓,没准前面就有一个小金包。那些顶不住的,就不挖了,但前面的金矿品位有可能越来越高,储量越来越大。
  尽管成本巨大,但在勘探中,如果发现了百亿矿产,前期投入的几千万元只是一个小数字。

地质队员的职业病
  对于倪建琛而言,投资矿产无疑是一次商业历险。而对专事矿产勘探的工程师们来说,寻找矿产资源是艰苦的历程。
  “做一辈子地质,非常累,”关飞说,“地质队的人普遍都有胃病。年轻的时候,早上去爬山探矿,晚上不一定能回来。碰到下雨,就在山上住,这样根本吃不好。早上带的饭,容易变馊,吃也吃不下。有时候没水,只能喝泉水。”
  来自福建的蔡宗毅是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队的总工程师。
  1982年8月,蔡宗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粤西地区信宜市前排镇大型锡矿区——信宜营岩锡矿工作,该矿区就在粤西地区最高的山峰大田顶附近。
  “找矿很不容易啊。就拿信宜这个大型锡矿区来说,地质人员从1979年开始进山,到1986年才形成并递交初探报告,其间共历时7年。而光写报告材料,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蔡宗毅说。
  蔡宗毅介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就有人在山区水沟里淘细沙找锡矿,同时也有人开采脉状锡矿。“1979年,我们地质人员到这里搞普查时,发现石英斑岩中含有锡,认为从中应可找到斑岩型矿床,于是就大胆地设计了一个平洞。进去看时,果然发现了里面有很多斑岩型锡矿体。”
  经过努力,地质人员终于发现了这个储量为10万多吨的大型锡矿。

“山大王”的经历
  一般来说,矿产都储存在海拔600~700米的高度以上,最高的则在1300多米的山头上。因此,地质技术人员得常年跋山涉水,爬上数百米甚至数千米山岭上去找,有时为了探明一个矿床,在山上一住就是几年。
  “现在找矿的难度已越来越大了,干这行其实也是苦差啊。”蔡宗毅说,当初,他刚毕业被分配到信宜营岩锡矿区时,就在矿区的山上当了4年多的“山大王”。
  “当年,地质人员就住在海拔约8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住的是低矮的树皮屋。由于当年这里还很荒凉,交通十分不便,从设在公路的转运站走路并爬山到驻扎在半山腰的地质队驻地,至少也得花上1个多小时。因此,在山上驻扎的几年里,大家都很少进城,一般都是一年多才进一次,主要买点吃的或生活必需品等。”蔡宗毅回忆。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蔡宗毅和同事一起攀爬到有三四百米高的山岭上去寻找露矿,或进行小圆井编录和坑道、钻探、探槽编录等工作。编录后,有些该采样的就进行钻探采样。
  “由于山高陡峭,我们每天早上冒着严寒或酷暑从树皮屋出去后,常常要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回到驻地。这时,大家都已饥肠辘辘,因此,回到驻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食堂看看有没有剩饭可吃;有时因回来得太迟 ,剩饭没有了,只能将就拿点饼干之类的食品来充饥。”蔡宗毅笑称,好在他的胃还算好,至今没患上胃病。
  为了加快勘查锡矿进度,矿区实行了分片负责等办法,搞承包责任制,即将地质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轮流爬山找矿或负责写资料。一般是连续跑4天山岭就休息两天。“其实所谓的休息,就是呆在树皮屋里写调查材料。”
  蔡宗毅说,记得有一次,为尽早完成一份1:2000的矿区地质填图,他一大早便与同事们一道,披着晨雾,朝山顶攀爬。由于坡度陡峭,他们只能抓着山腰间的小树木慢慢攀爬,累了就靠在稍平缓的地方歇息一会,然后再继续往上攀爬。
  “每天爬山不止,遭山蚂蟥叮咬,或者碰到蛇是常有的事。”蔡宗毅说。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