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遭遇“延期门” 中资企业收购澳企受阻

2009年03月24日 8:35 131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对于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埃森哲资源事业部首席执行官Sander van't Noordende支持只收购煤矿而不收购电厂或电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力行业的公司进行一些上游的收购,例如对于上游的能源以及矿山进行收购,在商业上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在目前这个条件下,到境外去收购发电站或者电网,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商业上的理由。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企业赴澳投资明显升温的同时,大多仍以“单打独斗”开拓资源,缺乏有效协调。据悉,在今年春节前后,甚至还出现了国内煤企和电企同时找到澳大利亚同一家煤矿的情况。
  杨中指出,国内企业的竞争给外方抬高价格更充足的理由。他认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缺乏出台具体的协调措施,其实可以借助协会的作用,如钢铁协会、煤炭工业协会等。由协会做为中介机构,组织企业与外方谈判,增强价格谈判能力。
  而山西省一煤炭集团高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外资源并购不能依靠单一企业,企业的力量比较弱,应该发挥国家的作用,建议国家形成一个机构,把国家整体企业组织起来,到国外开发煤炭资源。”
  而这或许正是中方“理所当然”、外方“匪夷所思”的又一关键点所在。上述澳政府代表人士告诉记者:“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所有带有主权财富投资性质的案例,是会相对比较敏感。中国方面的问题在于,企业投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代表行业?这背后是不是真正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走了?所谓双赢概念,是不是也站在对方角度来考虑了?”
  对此,王洪森强调:“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上,首先看是否需要,其次看是否可能,再次要看公司、国家和国际三方是否都有互利共赢的需要?而无论采取控股、参股、抑或其他合作的方式,企业又是否有能力实现?还有,以我们的经验,好企业必须注重文化的因素,也要尊重当地市场,允许对方有时间考虑问题,眼光放长远。”
  “政治因素是影响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的依然是市场、供需。所以中国企业,收购也好、参股也罢,结合自身和市场状况,该出手时还是得出手。”王洪森说。

[1] [2] [3] [4]

责任编辑:hoping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