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标准”曲线发展 工信部酝酿产业化招标

2010年03月31日 8:55 70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质疑和招标
  “产业化招标也是头一次听说。”国内一位最早从事多晶硅生产,任职于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人士回答本报记者。
  据参与产业化招标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此次工信部产业化招标规定为每条线的生产能为3000吨/年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型多晶硅项目,竞标成功的企业将分享工信部1亿元的科研资金”。
  科研资金并不是关键,事实上,一个年产3000吨的多晶硅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上述峨嵋人士称,“如果企业竞标成功,亦等于即获得一个多晶硅项目的许可,企业形象也大幅提升,同时另外还能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对获得银行融资有非常大的帮助,这可是国家项目”。
  “这次招标工信部催得很急。”上述参与起草人士称,工信部要求在近一两周审核完毕,并开始向外招标。
  准入标准仍在制定之中,但业内不少人士反对出台相关标准。
  在38号文件中,多晶硅被指为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并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向记者表示,多晶硅并不存在高能耗与高污染的问题,更不用担忧产能过剩。
  据崔容强调查,国内制造每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总耗电为2620千瓦时,而这些能量大概能在2年的时间时全部回收,“不同地区光照强度不同,回收时间会有区别,但以目前情况来看,光伏电池获得10倍以上的能量收益没有一点问题”。
  “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国内发展了30多年均没有什么起色,总产能一直突破不了100吨,但进入21世纪后,在光伏的推动下,我国多晶硅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产能已经突破2万吨。”崔容强认为,是市场孕育了国内多晶硅的高速发展。
  “虽然产能突破2万吨,但我国的多晶硅每年还有近半数要从国外进口。”崔容强表示,需求都无法满足,“何从谈过剩?”
  “一旦制订多晶硅准入标准,许多具有特点的多晶硅项目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崔容强称,在这一轮多晶硅降价潮中,不少多晶硅企业关门出局,“那些技术不好、污染严重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出局,多晶硅通过市场竞争来筛选就可以了”。
  国内多晶硅新进入者——鄂尔多斯(600295)多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军向记者表示,“降低能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才能生存下来,60千瓦时/千克也没问题”。
  国内从事多晶硅业务的河南尚宇新能源副董事长吴胜利亦认为,应该让市场来优胜劣汰,“就像我们生产的三氯氢硅(多晶硅生产的原料),原来的行业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如果你的产品只达到行业标准,那肯定活不下去。另外,行业标准要执行很难,难保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1] [2]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