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浅谈我对企业QC活动的感受

2010年04月12日 13:44 91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我首先从提高自身的QC业务水平入手。我挑灯夜读,发奋一定要读懂《QC小组活动指南》《QC小组基础教材》等专业书籍,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在家里,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获奖的QC案例”也不知不觉成了我的“菜谱”,一有空就认真研究有关案例。我深该体会到,只有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QC小组工作。5年中我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取得了广西质量管理小组诊断师、国家级质量管理诊断师。另一方面加强QC培训,2005年,我们请到了桂林质量管理小组国家级诊断师郭美萍老师给全厂的81个QC小组成员进行了质量管理知识系统的培训。我获得诊断师之后也分别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400多余人。通过培训,培养了一大批QC骨干,提高了员工对开展QC小组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 QC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QC活动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电铟挥发窑QC小组开展的《降低挥发窑窑渣含铟量》拿到了第一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质为纲,以“小、实、活、新”为方向,从注册到选题积极引导,运用QC质量管理方法围绕厂长方针目标,开展节能减排、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QC小组活动按要求开展,我经常深入现场,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从小组组建、注册、选题、活动、成果发表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采取不定期对各QC小组活动进行检查,特别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对在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小组按照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活动。在分析问题、统计工具的运用方面,小组活动的全过程都以数据说话,重事实、有依据,讲实效。
  在材料的编写过程中,我几乎是天天下车间,跑班组,对小组材料编写上存在的问题用红笔又圈又点,还给每个小组列一张问题“清单”,让小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有时,材料中的绘图因一个箭头的方向不对,也得重新翻工。“鸡蛋里找骨头”的严格要求让小组在编写材料时改了又改。大家的编写水平,工具的运用就在一次次改了又改之后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发表前,利用晚上、双休日进行发表人和放映者配合排练,直至做到万无一失,才允许过关。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无法忘记。“妇唱夫随”、“Q宝宝”、“Q姐”的故事就一度在厂里被传为佳话:2006年杨庆发表的《降低锌余热锅炉炉水不达标次数》获中国有色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爱人廖雪平发表的《降低5#刮板机故障率》获广西优秀成果“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双双拿奖的消息被厂里的职工评价为“妇唱夫随”;欧阳梅在准备《提高精炼长窑物料分析准确度》的QC课题时,刚刚怀孕2个月,经过厂部、集团、来宾市的层层选拔,最后荣获自治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时,已经是5个月的“准妈妈”了;郭志华作为QC骨干开展活动和编写材料更是一丝不扣,不分下班上班节假日,甚至顾不上照顾怀孕反应大的妻子和肚子里的宝宝,他参加广西全区质量管理代表会发布,两年都获得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唐晓玲07~09年开展的《降低挥发窑窑渣含铟量,铟碱渣除杂方法的研究,降低挥发窑焦粉单耗,》课题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带领小组成员撞过层层难关,编写材料时带着幼小的女儿常加班加点到零晨2、3点钟,三个课题连续参加中国质量协会召开的杯赛发布会均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他们的孩子被QC同行们称为“Q宝宝”。我在07、08年荣获集团公司业务能手,连续5年被评为广西优秀质量管理推进者,被职工们称为“Q姐”。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