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源综合利用市场投资路线图

——专访再生金属分会秘书长王吉位

2010年05月19日 10:0 139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亟待实现“六大转变”
      《中国投资》:现阶段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与国外相比有哪些差距?
       王吉位: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不断上升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资源地域辽阔、东西部差别较大、产业上下游对接受到行业限制,以及本身产业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缺乏系统标准、用户接受度不够高等多种原因,使得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国外相比尚存差距。
       差距主要表现在:综合利用层次较低,高附加值的利用还不多;综合利用产品较粗放,产品不够精细;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人们的接受程度、思想意识等方面还没有上升到利用废弃物制品时尚、节约资源光荣的高度,因而在设计、施工等环节还是首选天然资源。
 
      《中国投资》:您对于如何解决这些掣肘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哪些建议?
       王吉位: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六大转变:
       第一,对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要实现被动利用向主动利用转变。当前,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各个企业都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但仍有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没有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仅仅作为被动处理废物的措施。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很低。共伴生矿综合回收率在40%~70%的国有矿山企业不足40%,国有矿山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占45%,全国20多万个集体、个体矿山基本上不进行综合利用。我国现堆存尾矿约在80亿吨以上,每年新增近10亿吨,而平均利用率不到10%。“十二五”期间应该转变企业观念,要认识到资源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就是最好的节能减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引导和示范,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格局。
        第二,大宗、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装备有待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需要提高,要实现单一低值利用向多元高值利用转变。目前我国综合利用途径较窄,产业化水平较低。国内矿山固废和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情况,基本上是先进行有价元素再提炼,再用废渣铺路、生产建材等,利用途径较为单一,对大量的尾矿和工业废渣的整体综合利用造成很大难度。“十二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应该重点研发盈利水平高、能够大规模推广的原创性技术,开发适合我国资源特点、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综合利用产品科技含量。比如说,同样是粉煤灰做砖,一般的砖也就一毛多钱,但是做成仿古砖就1块多钱一块,高附加值产品的效果明显不一样。现在西安等多个地区仿古建筑对仿古砖的需求很大,就看企业有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第三,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要实现传统技术向原创、集成技术方向转变。目前,企业缺乏投资开发资源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多数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只停留在简单的技术上。而且,许多综合利用产品还在使用传统建材行业的技术。但实际上,今后应该鼓励原创性技术。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协会先后牵头组织成立了“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向科技部争取设立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奖”。这个奖定对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原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主业技术里是处于弱势的,现在能够提升到国家层面,在行业里得到认可。我们要大力推动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原创性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从专业领域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推动综合利用产业示范,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认知度。
       第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要实现分散利用向规模化利用转变。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受地域、市场、政策、经济模式和发展观念影响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于长三角、珠三角等矿产资源匮乏的地区,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废弃物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是西北地区粉煤灰产量大,市场容量小,粉煤灰依然处于囤积过量,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粉煤灰库的状态。“十二五”期间应该因地制宜,将全国划分成几大综合利用区域,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产品市场前景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价格机制。
       另外,就小区域而言,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团队,同时受运输成本和运输半径的影响,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规模难以做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布局分散等特性,造成了资源综合利用在每个行业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也给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研究机构技术支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扶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鼓励综合利用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地开展综合利用工作,推动区域内、行业间共同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原料-产品-服务-物流-信息一条龙发展模式。
       第五,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上下游跨度较大,衔接不够紧密,要实现自发利用向标准化跨行业利用的转变。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缺乏统一的资源评价和标准体系,与下游行业的衔接不够紧密,综合利用产品很难进入目标市场。以氧化铝工业赤泥为例,赤泥综合利用制成的水泥、各种建筑用砖、仿木材料、硅肥等赤泥产品需要进入水泥、建材、农业等下游行业进行销售,而进入这些行业必然面临一定的行业壁垒和准入要求。例如,目前赤泥的综合利用产业缺乏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数据统计体系,无法使赤泥综合利用产品与下游行业之间建立有效的产业链关系,不能形成有机衔接。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规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制度,促进综合利用产品进入目标市场。
       第六,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指导和政策体系不完善,要实现政策引导向立法推动转变。目前,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针对资源综合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认识深度不够、政策配套体系不完善,加上长期发展目标不明确、支持力度仍然有限,资源综合利用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缺乏专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体现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部分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进展比较缓慢,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短板”。目前,亟需制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法律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配套法规和条例,从法规政策层面加以大力推动和扶持。
       比如说,某电厂把粉煤灰交给综合利用厂处理,为了扶持这个企业,粉煤灰只收取较低的原料费。其实以前电厂自己处理粉煤灰要缴纳购置土地、填埋、维护等多种费用等,现在都不用掏了,对电厂而言节约了开销。但是有一些审计部门却认为这是贱卖国家资产。不处理这些废弃资源没有法律责任,电厂去扶持专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反而成为贱卖国家资产。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企业就非常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