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寒地正在变热土

2010年09月07日 14:44 161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脆弱的北极

  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预期的范围更大、速度更快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区域的环境变化都要受整体环境变化的制约,反过来整体环境的变化又是各区域环境变化的综合体现。资源丰富的北极环境不仅脆弱,而且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北极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其影响对全人类来说将难以预测。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开发北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发出警告,北极地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业已成为全人类的课题。
  美国《时代》杂志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海底石油钻探风险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底能源开发安全再次引起争议。目前,美国已经冻结了在阿拉斯加地区的油田勘探工作。今年加拿大进行“北极熊行动”军事演习的部队比以往增加了一项任务,除一年一度彰示主权的训练外,部队还将和当地居民演练如何应对原油泄漏。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谢尔盖·东斯科伊8月底表示,俄罗斯政府将加强对北极大陆架开发的环境控制。俄自然资源部已起草完毕一项旨在防止海上污染的草案。根据这项草案,每个北极矿藏开发公司必须起草一个在发生可能的石油泄漏和其他消极生态事件时如何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专门计划。
  相关专家认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恶劣的开发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均已超出了国界,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单独行动的能力与范畴,都需要国际社会的统一行动才能加以解决。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日前表示,经济发展部提议2014年开始启动“北极”卫星系统。该系统将用于监视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勘测能源资源。目前,除加拿大有意参与合作外,意大利和一些亚洲国家也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
  专家指出,当前北极比较有成效的合作是环境合作,但环境保护属于“低度政治”,从属于各国主权。目前北极地区的合作机制大多是采取没有约束力的协议、宣言、项目等,而非公法或条约。这种“软法”形式的合作机制缺乏实施的保障,很难应对北极日益紧迫的生态损害。对此,有关学者呼吁,有关利益各方应该抛开自身狭隘的利益开展合作,包括建立各种联系,发掘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共同立场,在北极地区的开发与管理关系上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1] [2] [3] [4] [5][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