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一个矿城矿竭城兴的传奇

2010年09月26日 8:53 71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金秋的一个清晨,曾经参加过白银公司一、二次创业的离休干部阎玉山,来到当年为共和国建设炼出“第一炉铜”的白银公司冶炼厂抚今追昔。
  当看到正在建设的矿山地质公园时,老人激动地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白银,这个因矿而生的城市在资源濒临枯竭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矿竭城兴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这些当年的建设者感到由衷的高兴!”
  资源枯竭,扬起转型发展风帆
  1956年至1963年,白银曾经有过短短8年的建市经历。当时,白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然而,她熠熠闪光的名字里,却注定了其后辉煌的内涵。1954年9月,国家成立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并列为“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6年震惊世界的大爆破,在戈壁荒滩上拉开了白银创业的大幕。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建市。因企设市的白银,在几十年的创业中,曾创造了铜、硫产品产量和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长期享有“铜城”的美誉,并创造了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白银主体矿山进入开采后期,铜资源大幅度减少,有色金属工业陷入困境。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受到资源枯竭与体制转轨的双重制约,白银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九五”时期,全市经济增长跌入谷底。
  如何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白银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2005年以来,白银把推进城市经济转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总体上谋划,分步骤实施,为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3月,国家正式将白银市列为全国12个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之一。白银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春天。近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奋发进取,以经济转型为根本,以社会转型、生态转型和文化转型为基本点,创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在城市经济转型方面开展了不懈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四个结合”和“六个转变”,“四个结合”即:产学研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结合、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接续产业结合,“六个转变”包括在发展思路上,由过去程式化、一般化推进,向强化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以项目发展求转变;在产业发展上,由过去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等,从而奠定了转型发展上的“白银模式”。
  二十五年艰辛创业,二十五载春华秋实。白银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09年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25元,年均增长9.45%。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5.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4元,年均增长11.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