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向WTO诉讼 指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

2009年06月24日 10:17 110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专家组程序
  从专家组程序开始,WTO争端解决程序进入裁判阶段。
  专家组的设立是自动的。根据DSU的规定,只要起诉方提出请求,则专家组最迟应在该请求首次列入DSB议程之后的DSB会议上设立,除非DSB一致决定不设立专家组。这就是所谓“反向一致”原则。这一原则使得WTO对成员间的贸易争端事实上享有强制司法管辖权。实践中专家组通常是在提出磋商之后的60天至90天内设立。专家组设立后,即可着手组建。专家组一般由3人组成,可从WTO秘书处置备的专家名单中遴选,具体人员组成多由WTO总干事在个案基础上与有关方面磋商后决定。任职专家有专业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要求,通常是国际贸易法方面的资深官员或专家学者。
  专家组的职能是对提交其审议的事项从事实及法律方面作出客观评估,形成裁判结论,以协助DSB履行其依据相关涵盖协定提出建议或作出裁决之职责。专家组的具体审理范围须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限。
  专家组的具体裁判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事实调查。包括开庭审理及其他调查取证活动。专家组通常提供两次开庭机会,争端各方有权在开庭前在专家组指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陈述,并在庭审中进行口头陈述或辩论。专家组程序中有第三方参与的,第三方亦享有书面及口头陈述权。除此而外,专家组还享有广泛的庭外调查取证自由,有权从其认为合适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技术建议或专家鉴定意见。(2)合议。专家组在掌握必要的事实信息的基础上秘密进行合议。(3)报告发布。包括初始报告、中期报告及最终报告。专家组在审议争端各方的陈述和辩论意见、完成事实调查之后,先将其报告草案中的事实描述性部分发给当事人,后者应在专家组指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评论意见。期满后专家组再发布完整的中期报告(包含事实认定及裁判意见),供当事人评论。当事人有不同意见的,可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提出,请求专家组复议或与各方再次开会讨论。当事人未再提出新的评论意见时,中期报告即视为最终报告,向全体成员公开发布。
  对专家组报告,当事人可提出上诉。未上诉的,根据反向一致规则,专家组报告即应由DSB自动通过。
  上诉机构程序
  上诉程序是WTO的一个创新。DSB设有由7人组成的常设上诉机构,具体上诉案件每次由其中3人审理。上诉机构成员任期4年,可连任一次,任职资格上有较高的专业性及独立性要求。
  上诉机构主要负责法律审,也即仅限审查当事人上诉涉及的专家组报告中的有关法律问题和法律解释。上诉审议通常秘密进行。上诉机构的裁决亦采报告形式。经过审查,上诉机构对专家组的法律结论可分别情形予以维持、修改或撤销。
  上诉机构报告为终局裁决,经DSB自动通过后争端各方即应无条件接受。
  然而,另一方面,WTO争端解决程序并未就此完结:由于国际贸易争端的特殊性以及无论是专家组还是上诉机构报告往往仅限对被诉措施的违法性作出认定及建议败诉方使该措施符合相关涵盖协定,而对败诉方如何执行裁决和建议语焉不详,因此,有关成员是否、何时及如何执行DSB的建议和裁决往往悬而未决,并可能导致纷争再起。由此引发出颇具特色的、复杂的执行监督程序。
  执行监督
  执行监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执行。包括自动立即执行和在合理期限内执行。按DSU的规定,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通过后30天之内,败诉方须向DSB通报其执行意向。若立即执行有困难,则败诉方应在约定或通过仲裁方式确定的合理期限内执行(仲裁确定的合理期限一般不超过15个月)。(2)补偿。败诉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执行DSB的建议和裁决的,应即与其他相关成员谈判以达成彼此满意的补偿方案。(3)中止减让或报复。若在合理期限届满后20天内仍未达成补偿方案,则胜诉方可请求DSB授权报复(即授权其中止对败诉方适用相关减让义务),此时同样适用反向一致规则,DSB应自动授权报复。但若败诉方对报复水平与报复方利益受损水平的相当性持有异议,则应先行提交仲裁,只有在仲裁机构对报复水平的相当性作出肯定性裁决之后才能请求授权报复。(4)持续执行监督。DSB对执行情况实施持续监督。根据相关规定,执行问题自合理期限确定之日起6个月后仍未解决的,包括已提供补偿或已中止减让义务但未按DSB的建议使被诉措施与涵盖协定相符的,则须一直列入DSB会议议程,且每次会议前败诉方均应提前提交其执行进展状况报告。
  平心看待中国的涉案
  中国入世8年来已卷入多起WTO案件。其中中国为原告的案件4起,主要是针对美国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为被告的7起,主要是美欧等成员针对我国进出口关税、补贴、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信息服务等贸易事项提起的指控。此外,中国还在许多案件中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从案件结果来看,有胜诉的,有和解的,也有败诉的。
  这些案件或许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尤其是败诉的案件,目前在国内已引起种种议论。涉世案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案件不断攀升的势头应否及能否得到控制?败诉又意味着什么?WTO诉讼到底能带来什么?一句话,究竟应如何看待WTO争端解决机制?
  应该说,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中国涉世案件绝对数量上并不算多(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但这些案件对中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以主权者身份频繁参加国际诉讼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