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海外抄底升温 商务部正编制海外投资指南

2009年06月29日 8:57 13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谁是海外并购最佳地?
  对于当下的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在选择投资地区和投资方向上应了解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投资技巧?《中国经济周刊》特邀商务部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海元律师事务所董事长彭琰、阿非可赛(北京)商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阿登姆、北方联合投资管理集团执行合伙人蔡泉等权威人士对中国企业并购的热门地区和产业进行了扼要评述。

  非洲:易被误解的大陆 并非整体不发达
  中国企业常常认为非洲是不发达地区,并购没有很多竞争对手。其实很多非洲国家的发展已经和中国差不多,甚至许多方面已经发展得更好。比如埃及的旅游行业比中国发展得都成熟。
  矿业难进入
  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都在西方人手里,整个产业链都被控制,中国企业很难进去。而像安哥拉、苏丹、刚果等地的矿产资源,因为开采成本已经很高,西方国家不要了,中国企业才能进去。此外,在非洲进行矿产并购,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也会吃亏。
  政治因素的阻碍
  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执政党核准的项目,反对党就会努力不让项目成功。另外一些西方媒体也经常诽谤中国去非洲“掠夺资源”。
  应善于与当地合作
  有时当地政府出于政治的考虑会要求进入非洲的企业和当地人合作。但是中国企业要么希望是独资不愿意合作,要么也是希望和政府合作,殊不知很多非洲国家的政府已经不参与企业的商业行为了。


  欧洲:英国与欧陆大不同 意、法更有文化包容性
  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也很强。而英国虽然历史一样悠久,但是包容性不如其他国家。
  英国并购成本高
  英国的物价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并购成本很大。英国的律师费是全世界最贵的,一小时就要600英镑,而一个案子至少就要100个小时。相比较,意大利的律师费1小时只要200欧元乣500欧元。
  英美法系难掌握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英国和美国一样同属英美法系,法律大都是案例法,而非固定法条。对于属大陆法系的中国人来说,去英国并购的语言障碍基本不是问题,但是对法律的理解,学习和掌握以及基本应用相比较难。
  意、法市场广阔
  与开拓美国市场也就开拓了一国市场不同的是,开拓了意大利、法国这样的市场,其实就包括了地中海市场、甚至西亚、北非市场,只要在一个国家站住脚,就意味着可以打入50多个国家。
  传统产业易进入
  相比美国,欧洲的传统产业比较壮大。意大利等国的很多产业,比如轻工业、农业等适合中国企业去开发,基于传统行业的创新,应该是中国企业取胜的法宝。
  工人入工会比例小
  欧洲工会力量强大,法国和意大利工会运动的历史都相对悠久,他们都是独立于任何经济力量,雇主、政府或政治团体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但由于会员与非会员在权利保障上没有太大差别,上述两国的入会率并不高,法国仅占8%乣9%;意大利则为25%乣30%。法国工会还由于多元化的特点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国工会的整体实力。

  美国:复杂的利益体系 政策有红利
  奥巴马政府希望加强和中国的合作,而在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发展等,两国政府都支持,如果参与这些方面的并购,可占政策红利。
  法律成本高
  美国是法律潜规则最大的国家,并购的法律成本最高。比如他们的国家安全法,在并购审核时,一些能源类的并购很容易就会被认定为涉及国家安全而被否决。同时,美国的地方法规也需要注意,并购还要遵守各个州的法律法规。
  议会影响力大
  议会对经济事务有很多发言权,对媒体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些人对来自中国的商业并购案至今仍带有种种歧视看法。
  工会有局限
  相比较欧洲强大的工会来说,美国的工会只是在汽车等行业比较强。
  利益体系复杂
  其实美国人不复杂,但是利益体系却很复杂。比如各个政党、议会、利益集团、环保组织等,都使得在美国的并购难上加难。同样,在美国寻找并购机会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产业结构。
  优势产业
  美国的优势行业在航空、军事等,但很难向中国企业开放。而另一些行业则比较尴尬,比如钢铁业、制造业、汽车业等,基本都是黄昏产业,是很大的包袱,合作会很麻烦。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hoping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