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出口背后:中国稀有金属产业真实镜像

2009年06月29日 9:53 97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核心技术仍然在国外”
  “这些限制措施对江西稀有金属的出口影响并不大,开采和出口总量是下降了,但是延伸产品出口正在提升。同时,国家每年都会有相应的配额制度。由国家控制出口总量使得稀有金属产业能够有序地发展,而不是盲目、浪费开采。”一位产业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江钨集团占到全国混合稀土总产值的20%~30%左右,旗下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是江西唯一一家具有开采稀土矿权的企业。通过混合稀土矿可以分离出17种元素,可生产荧光材料、稀土金属氢化物电池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但是,据江西钨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办主任周小健介绍:“目前,稀土下游高端产业链依然在国外,核心技术也在国外,我们江钨生产的大多数为金属制品,或称中间制品,也就是俗称的‘初级产品’。”
  同为稀有金属的江西钨矿,在国内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全国产量为8万~9万吨,江西就占了1/3,为3万吨左右。但是,深加工产品技术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业产值。
  “我们钨精矿已经有5年左右时间没有出口了,主要原因还是钨精矿前期加工有污染,国外不希望将污染带到国内,而我国钨矿深加工产品又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出口总量总额。”周小健表示。
  一个尴尬的例证是,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微型钻头的生产加工企业,中国五矿旗下的南昌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增加钻头的硬度,必须在里面添加钨精矿。然而日本从中国进口低廉的钨矿初级加工产品——钨粉,他们又将这些钨矿初级产品再进行深加工——超微细钨粉末,随即以高价出口到中国工厂进行合作生产微型钻头。
  在生产过程中,在中国生产的初级加工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征,而日本所进行的再次深加工则清洁得多,发达国家将污染丢在中国是目前稀有金属业界公认的事实。
  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和欧盟会如此在意中国不断提高的出口门槛。
  但是在赵晋平看来,中国对稀有资源出口的限制是不违反WTO规定的,这是考虑到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稀有金属资源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尤其是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稀有金属资源,提高出口关税,实行配额管理,严格控制出口总量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在源头把漏洞堵住了。”

[1] [2] [3]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