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铅酸电池挥之不去的噩梦

2011年01月12日 9:23 77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世界铅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国
  铅酸电池污染的问题全球共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限制铅酸电池制造业在本国的发展,转而主要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采购或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生产。甚至印度的企业也在中国制造铅酸电池。而我国还在为引进外资、出口电池增加了GDP而沾沾自喜。
  铅酸电池的生产并不需要特殊的原料,为什么发达国家不自行生产呢?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主要原因就是铅酸电池容易造成污染。这也是世界铅酸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而中国铅酸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重要原因。废旧铅酸电池是世界公认的危险废弃物。欧美国家不仅不在国内生产铅酸电池,就连回收再利用铅酸电池都是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使用报废后再运回发展中国家,由发展中国家处置这种“洋垃圾”,污染又是在发展中国家。
  相对国内企业来说,世界电池企业巨头的生产过程,对工人的防护措施要好得多,但是依然避免不了铅污染。几年前,媒体就曾爆出松下设在无锡的公司多名员工被查出血铅超标事件。
  规范整条产业链是正道
  既然铅酸电池污染严重,那弃之不用不就行了吗?遗憾的是,虽然民众对铅污染深恶痛绝,但我国现阶段还无法摆脱铅酸电池的生产。权且不说为了保住GDP的荣耀,现在数以亿计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数以千万辆计的汽车启动电池、场地车用电池和低速电动汽车等,都离不开铅酸电池。除去这些传统的市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电池等领域,推广初期都离不开铅酸电池。还有需求量更大的国外市场。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无限商机,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铅酸电池项目一哄而上的局面。早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铅酸电池生产量只会加大而不会减少。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铅酸电池生产、回收再提炼铅的过程中实现绿色生产。这个话题说了好多年但效果不太明显,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没有认真对待。
  一是矿石炼铅须规范。由达标大企业承担矿石炼铅,不达标的小企业不许提炼,这样能大大降低提炼方面的污染。我国在2007年就颁布了《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其中规定铅矿冶炼能力必须达到5万吨/年(不含5万吨)以上。如果严格按此规定执行的话,90%的企业都得淘汰。这些炼铅企业设备简陋、操作不规范、污染治理设备不健全、铅渣随意堆放,致使铅雾弥漫,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但一直到现在,这些本应淘汰的企业都活得好好的。建议政府对不能达到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劳动保护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
  二是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须规范。3000多家铅酸企业中,真正拿到国家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1100多家,超过60%的企业都未获得许可证,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即使获得许可证的企业,清洁生产中的“清洁”二字也值得斟酌。如设在江苏、山东等地的多个工厂涉嫌造成血铅超标的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便是国内名列前茅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并在香港上市。
  现在铅酸电池整个行业的产值,排名前几家的加起来就占80%~90%,剩下的2000多家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事实上有50家就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国家应对铅酸电池行业加强管理,不能对企业的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应再批准新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上马。
  三是回收再利用须规范。我国的铅再生产业,无论是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还是在回收管理、再生技术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总体上说,由于没有相关法规,我国废铅酸电池的回收是分散、无序的。
  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0年曾出台规定要求,铅酸电池厂负责回收旧电池并专业化回收铅金属,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主要是收废品的人来收购废电池,然后在城乡结合部打开铅酸电池,倒掉废硫酸,将铅极板和塑料外壳分别卖给铅冶炼厂和塑料再生厂。炼铅厂大多在农村,其技术、环保都无从谈起,硫酸则随处乱倒无人回收。
  其实,铅酸电池回收再生设备和工艺是成熟的。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基本上可以做到100%。提炼铅、钙等重金属后,可以炼成铅合金。现在国际市场铅金属价格很高,回收再生的经济效益不低。塑料壳回收再生后可制成PP、PVC等塑料,或再制成电池外壳。废硫酸可以提炼成硫酸钠,是造纸、玻璃行业的重要原料。国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铅酸电池企业在这样运行,也可以做到无废水、废渣、废气产生,同时铅污染、硫酸污染可以降到最低程度甚至降到零。但是现在我国的铅酸电池生产、回收、提炼产业链没有完整地运作起来,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完整地管理起来,法规不完善执行也不力。可以说,目前我国严重的铅酸电池污染局面,相当程度上是政府部门管理失职造成的。
  

[1] [2]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