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春来早——新疆地质找矿纪行

2011年04月28日 10:53 78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加强监管、严格查处、持续改革,大规模营造大环境
  “投资热”并非全是好事。地质勘查“投资热”不可避免地带来勘查市场失序,圈而不探、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令人头疼。
  新疆始终抓住了探矿权管理这个核心。
  “十一五”期间,在花费数亿元打造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与执法力量的同时,新疆大力引入有能力、成规模、真心找矿的队伍,同时,依法查处勘查开发违法行为,营造优质勘查环境。
  一“引”一“赶”,考验着管理层的执政能力。粗略统计,仅从2007年~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就探矿权管理下发实施的专项制度、规定达几十项。这些规定散见于各类文件、通知、办法之中,推动探矿权管理不断发生深刻变革。
  记者对2008年“358”专项实施以前的代表性措施进行了梳理:自2007年3月起,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工作区内不再新设探矿权、采矿权;2007年5月,新疆国土资源厅对“十五”期间的地质勘查开发工作进行了反思,重申坚持国家垄断矿业权一级市场,规范发展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炒买炒卖矿业权,防止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非法牟取暴利行为的发生;2007年12月,发布探矿权登记程序和资料审查要求,对探矿权登记程序给予严格规定;2008年初,连续出台了多项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专项制度措施。
  到了近两年,除了上述常态化整治手段,自治区还有很多非常规措施。自2009年起,自治区启动了地质勘查项目专项大检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正在筹备大检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是以“358”项目区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中的社会出资探矿权为重点,严肃查处探矿权“圈而不探”等行为,治理整顿自治区地质勘查秩序。
  为了保证勘查质量,自治区还统一组织核查、抽检。尽管新疆地形复杂,实地核查难度大。各地(州)、县和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对重点或已发现疑点的探矿权区进行100%检查,一般探矿权区进行抽查。对于“358”项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30%的项目进行野外质量抽查。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通过地质勘查项目专项大检查和探矿权年检,共废止了2212个探矿权。
  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负责人,都认为这些措施非常有效,通过加强实地核查,整合、挤压了小矿、呆矿,“以例行年审为例,在一定时期内勘查工作达不到规定程度的,就相应缩减勘查面积,这一条非常有杀伤力”。
  政策的累积效应,已经显现。严厉的管理制度,加上很多探矿区域内戈壁、草原居多,涉及矿业权的纠纷很少,地质勘查外部环境迅速转好。
  前人栽树,后人纳凉。近几年,尤其是“358”专项实施以来,自治区新增煤3407亿吨、铁11.5亿吨,铅锌、铜(镍)、钨(锡)、钾盐、钠硝石等也获得一批资源量,形成了准东煤田、阿吾拉勒铁矿、乌拉根铅锌矿、赞坎—老并铁矿、彩霞山铅锌矿等5处大型矿产开发基地以及11处大型矿产勘查基地。
  除了找矿成果,更可贵的是,新疆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启了全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序幕。天山南北的地质春风,正从边疆吹向全国。

  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启示
  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新疆各项工作有其特殊性,但自治区人民政府大力鼓励地质找矿、坚持推行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思考。
  一是地质找矿切忌急功近利。探矿权管理是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核心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应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既要看到地质找矿的巨大利益,也要看到巨大风险,不应在矿业权管理中与市场争权、与企业争利,要把探矿权切实赋予有找矿能力的找矿主体。
  二是地质找矿需要繁荣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只有商业投资主体、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地质找矿突破才更有希望。各级政府应主动营造良好的勘查环境,在资金引导、政策鼓励方面加强统筹、监管。
  三是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可替代,必须持续加强。地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没有公益性地质工作分担、化解风险,逐利的商业资本很难垂青这项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做好了,能够为统一部署、整装勘查提供坚实的保障,大投入、大整装能够更大程度上收获大成果。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