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失 中国的交易所或将延续疯狂

2011年04月29日 9:43 116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疯狂的炒作
  中国股市是疯狂的代名词,艺术品同样也有疯狂的标签,当艺术品遭遇股票,那就可能会疯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2011 年以来最受关注的股票莫过于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艺术品股票”。
  超过50亿元的入场资金爆炒发行总价只有6400万元的10只艺术品“股票”,供小于求的市场没有不暴涨的理由。
  首批上市的份额化艺术品中的两件画作,价格在50天内被推高了17倍,其中《黄河咆啸》市值一度达到过令人咋舌的1.02亿元。
  头两批艺术品“股票”暂时已无炒作价值,一些投资者开始转让自己手中的账号,或租或售,据了解,最近转让天津文交所账号的价格差不多在1万元。一位长期关注天津文交所的投资者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初的认购证,不但每百份认购证中签的股票当年获利平均为50万元,就连30元一张的认购证也在黑市中被炒高到近万元,与之相比这个价格不贵,前一阵子还有人卖七八万元呢!”
  短短两个月,令人叹为观止的数字魔术就吸引了3万多投资者争相开户,几十亿元资金涌入,一度令招商银行的U盾供应告急。等到第二批7件书画作品和一枚粉色钻石这“新8股”在2月25日开始申购后,几乎各地的投资者都在电脑前盯着能不能第一时间抢入,申购中签率也迅速下降至2.251%~3.048%。
  天津文交所的疯狂炒作,在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得以延续。
  虽然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目前仅有铟和白银两个品种,但交易却异常火爆。
  铟自开盘日起连续三日都是一字封涨停,不过成交量日益减小,白银自4月21日开市以来,三天的交易都极其活跃,尤其是在晚上10点左右的交易时段,每日在这个时段都有单子把涨停板打开。
  从成交量上看,连连上涨,第一个交易日1.2万手,而第二个交易日成交量达到了2.2万手,持仓量从1万手上涨到1.3万手,到了第四个交易日,持仓量已经迅速上升到26280手。

  证券化交易所潮涌
  虽然在天津文交所交易品种受到爆炒后,交易所针对涨跌幅度、投资者准入门槛做了调整,但是仍不能放缓各地交易所推出交易品种证券化的步伐。
  在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市第二日, 4月22日,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首批份额产品揭开面纱,83件高2.5cm到30cm不等的蓝田泥塑组成的资产包公开发售,定价3000万元,平均每件约合36万元。
  刘女士告诉记者:“与天津文交所的份额化产品最大的不同是,郑州文交所每个份额产品总数都控制在200份,除了持有人保留40份外,进场交易的有160份,每个账户最多申购1份。由于天津文交所的爆红,目前已有大批的投资者准备入市。这么一来,申购中签人数极可能少于480人。”而且有“单一艺术品或资产包权益拆分要严格控制在200份以内(含200份)”、“转让实行T+1方式”、“日涨跌幅限制在10%,但首日上市不设涨跌幅限制,每月涨跌幅限制是100%,每年涨跌幅限制是600%”等的严格要求。
  上述投资者对记者表示,这样只能“打新”了,绝对不能再幻想类似天津文交所那样的“击鼓传花”式炒作了。毕竟,像很多媒体报道过的那样现在在交易的这些艺术品股票都是二三线画家的作品,而它们的价格已经超出一流画家作品的价格了,说白了就是被高估了。
  4月17日,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宣布《汪国新·朋友》当代艺术品资产权益份额开始发售。据媒体报道,北京九歌、湖南、陕西都可能上马艺术品份额交易,艺术品份额交易开始在全国呈现燎原之势。
  不久前还有一则新闻:重庆市计划今年推动设立稀贵金属交易所,并试图借此成为全国稀有金属的定价中心。此外,北京市今年将创建一批交易所……资本要素市场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时下的交易所建设热潮则表明,各地的重视程度在迅速提高。
  在中国这潮起潮落的30多年改革开放浪潮中,有人在求富的坎坷道路上懵懂地创造了奇迹,有人用自己的鲜血与泪水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有人以荣誉和财富为后人换来了长鸣的警钟,也有人用理想和胆识造就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精彩博弈。
  艺术品市场是继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渠道。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样受到重挫,但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回暖,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在整体上逐步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其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全球艺术品市场。
  对于今年交易所的火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4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钱太多了。”
  贺强表示,现有的投资渠道并不是那么多,譬如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因此市场才会追逐新的交易产品。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