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铅行业还能不能摘掉黑帽子?

2011年06月03日 10:32 115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产业篇

涉铅企业一般黑?
小企业众多,技术、设备门槛低,环保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环境监管难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铅锌冶炼企业数量就达到674家。河南济源市豫光金铅集团副总经理张小国在接受采访时说,仅济源本地就有涉铅企业40多家,不仅加剧了资源竞争,而且小企业大面积采用落后工艺,严重浪费了社会资金,造成恶意市场竞争。

  小作坊扰乱行业正常发展
  大量小企业大面积采用落后工艺,严重浪费资源,造成恶性竞争和严重污染
  上述情况在铅锌矿行业中也非常突出。据了解,我国规范建设的大中型铅锌矿山铅污染并不明显,而小型矿山的污染问题就比较严重。
  以湖南有色金属矿山为例,全省共有大中型矿山二十多个,而地方或个体开办的小型矿山却多达数百家。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曾做过粗略统计,全省由地区、市、县开办的矿山达40余个,乡、镇开办的矿山超过150个。这些小型矿山的采矿和选矿条件大都“因陋就简”,选址“临水而建”,自行设计、施工,没有同步建设正规的集水、排水设施和尾矿库,尾砂、井下涌水、选矿废水就地排放,造成周围几十公里长河流、小溪的严重污染。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环境报理事会年会暨‘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解读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涉铅行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等门槛较低,容易造成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等情况,加上行业的环保成本高,导致相关行业环境风险大。目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烧结锅等高耗能、高污染工艺及设备,又难以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管,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绿色”再生铅产业被染黑
  作坊式冶炼厂处置了全国50%以上的废铅资源,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加工、流通成了流动污染源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重视含铅废料的再生利用,目前美国、欧洲再生铅产量占总铅产量的比重为70%~85%。但在我国,这一“绿色”产业却笼罩着黑色阴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李士龙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再生铅企业近200家,大多数产量在几十吨到几千吨不等。截至2008年,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再生铅企业仅有4家,只占到总产量的30%左右,而相当数量的作坊式冶炼厂处置了全国50%以上的废铅资源。
  目前,大量的个体从业者成为回收废铅酸蓄电池的主力,他们随意进行人工拆解,倾倒电解液,采取国家明令淘汰的直接燃煤式反射炉、冲天炉等落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能耗高出国家标准4倍以上,弃渣率近20%。
  据记者了解,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大多流向了无证经营的小再生铅加工厂进行处置,粗放转移形成了流动污染源,环境风险极大。而这些个体加工厂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铅尘和二氧化硫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它们生产出来的再生铅合金和材料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的下游产品质量。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