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军工 锗公司望复制稀土行情

2011年06月29日 8:52 149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锗价半年劲涨八成 欲创历史新高
  小金属价格的集体上涨还在延续,锗的表现尤为抢眼。
  半年来,小金属锗的上涨幅度超过80%,并持续受到生产企业的看好。仅仅从今年3月份至今,短短两月内,二氧化锗的价格已经大涨近6成。
  由于锗作为稀有金属存在收储预期,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介入本来体量就很小的锗市场。驰宏锌锗(600497)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锗价在年内突破历史高点创下新高几乎没有悬念。

  年内创新高几无悬念
  锗--近半年来涨幅最大的小金属之一。在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后,2010年11月起,锗价开始飙升。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报价,去年10月底,锗锭(50ohm/cm)从阶段性低点5800元/千克一路跳涨,截至昨日,现货报价已涨至10500元/千克。
  短短6个月,涨幅高达80%!
  而据国信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初,二氧化锗的价格为3500元/千克,短短两月内,已经大涨近6成至5500元/千克。
  对于锗价大涨,有生产商认为是由于国外需求的复苏和一段时期内供应的紧张。
  我国锗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驰宏锌锗销售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一年多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锗价低迷,国外的下游企业以消耗原有库存为主。现在需求复苏,下游企业却已经没有库存,货全在生产商手里,因此价格迅速攀升。"
  在上游控制货源,抬高价格的同时,国内部分锗生产商还因为阶段性的被迫停产,使得锗供应出现了部分紧缺。国内主要的锗生产企业之一中金岭南(000060),因为去年的污染事件而被迫停产。驰宏锌锗也因为搬迁而停产了一段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锗供应的紧张。"业内表示。
  在产业供求层面之外,投资盘的推动也"功不可没"。由于锗作为稀有金属,存在收储预期,这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介入本来体量就很小的锗市场。驰宏锌锗人士表示,公司对锗价依然十分看好。目前已经是历史高位,但年内创出新高"几乎没有悬念"。

  需求市场逐渐开拓
  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优美科(Umicore)是全球最大的锗采购和加工企业。优美科金属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锗业务负责人姜先生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密切关注锗价格的波动。
  锗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红外光学、PET催化剂、光纤和太阳能电池。
  记者了解到,锗金属在光纤上有重要应用。光纤四氯化锗作为单模石英光纤的掺杂物,在通信光纤领域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光纤到户的逐步推进将扩大光纤光缆行业对光纤级四氯化锗的需求;铜质电缆的被替代将扩大光纤光缆行业对光纤级四氯化锗的需求;中国3G建设的推进将扩大光纤光缆行业对光纤级四氯化锗的需求;村通工程的建设将扩大光纤光缆行业对光纤级四氯化锗的需求。
  但是对于光纤大发展导致锗需求上升的说法,驰宏锌锗和优美科方面都向记者表示,这只是锗金属应用的一个方面。目前国内锗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依然是红外光学,在光纤领域的应用仍然较少。
  "锗之前主要应用于军工,未来在民用领域的迅速发展是构成想象空间的重要方面。但也恰恰是民用领域对成本非常敏感,如果上涨幅度过大,一定影响推广。"安信证券分析师衡昆对本报表示。据悉,锗目前的民用领域主要在测温和安保等行业,虽然正逐步发展,但距离全面铺开还有很大距离。而被寄予厚望的太阳能电池领域,因为始终没有真正实现量产,仍止步于预期,没有兑现。
  "在没有新的应用领域出现之前,锗的消费是不会有大变化。在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已经有部分客户在考虑寻找替代材料,或者减少产量。"优美科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加快部分领域的锗替代材料的研发,并已经取得进展。

  整合资源发展高端 中国锗业谋求话语权
  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锗生产厂家联席会议,以"确保锗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谋求锗价格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作为大会主题。云南天浩、内蒙古锡林郭勒通力锗业、蒙东锗业、中金岭南(000060)等国内主要锗生产厂商出席了会议。联席会议指出,目前国家对包括锗在内的十种稀有金属的战略收储工作正在加快进行。
  锗是不可再生的稀散金属,以伴生状态存在于褐煤矿和铅锌矿床。中国已探明的锗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初级锗及二氧化锗的产量是100吨,占全世界初级锗供给的60%~70%,比利时、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是主要出口国。
  记者注意到,美国已探明的锗储量居世界第二,但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锗锭价格6个月涨70%
  金属锗价格经历了2006年~2008年的稳步上涨和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下跌,2010年前10个月,锗金属及其氧化物价格一直在低位6000元/千克徘徊。2010年11月起锗价开始飙升,以上海市场锗锭现货报价为例,去年10月21日锗(50ohm/cm)参考价格是5800元~6100元/千克,今年4月25日,锗(50ohm/cm)现货报价已跳涨至10100元~10200元/千克,短短6个月锗锭价格涨幅高达70%。
  锗价短期内大涨,让人联想到去年另一种战略资源稀土价格的翻番表现。长城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耿诺认为,稀土价格大涨主要源于国家对稀土实行管控,是各种政策合力的结果。而锗价大涨不但反映了行业对战略收储的政策预期,更多的是源于锗产业链的下游深加工产品需求增长快。
  耿诺认为,锗行业目前整体供需较宽松,再提战略收储,对锗价的进一步推高不会再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国内锗产业链正向高端应用领域发展。从长远看,红外光学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高端锗产品用量会呈爆发式增长,这才是锗的需求拉动力量,因此锗价还有上涨空间。
  亚洲金属网锗行业分析师诸葛毅认为,初级锗的价格将处于高位胶着状态。未来两三个月内,二氧化锗的需求会超过初级锗,从而将带动二氧化锗价格显著上涨。原因是日本核泄露导致的清洁饮水问题,使得当地矿泉水商加大了夏季对二氧化锗的备货。

  资源整合谋求话语权
  一个完整的伴生于褐煤矿的锗产业链是:褐煤-煤烟尘-锗精矿-二氧化锗-锗单晶及二氧化锗光纤下游-单晶锗下游太阳能、红外线导航系统。
  由于我国锗的开采、加工、出口机制不完善,锗的生产企业长期处于锗产业链的上游粗加工、低价出口状态,对光纤、红外线太阳能等下游深加工产品投入少。因此云南、内蒙古两大锗主要产地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大幅波动,外围市场对锗的需求大幅减少,占全世界锗出口超过60%的中国却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外盘压价导致国内锗行业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状态。
  云南联席会议指出,国家战略收储锗资源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云南也将采取政府出资、企业支持的方式,实施小金属储备制度和出口经营权制度。
  有色金属行业人士预测,为加快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不排除云南省将全力整合省内褐煤矿,限制其对外出口,集中向锗生产的龙头企业供应褐煤。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小金属研究专家认为,取得国际市场上锗价话语权的关键,是要改变锗行业的粗加工状态,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满足国内光纤、太阳能、红外器材的锗技术充分运用,才能从根本改变初级锗产品需求弹性大的局面。
  诸葛毅认为,中国企业谋求锗的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意义,在于当实体经济再次出现类似2008年~2009年的大幅波动时,锗生产企业能有控制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依赖于国家战略收储的系列政策,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资源整合力度,更多的是取决于企业在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上加大投入。(证券时报)


  国家战略收储加快 锗价或进一步上涨
  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锗生产厂家联席会议,以"确保锗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谋求锗价格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作为大会主题。云南天浩、内蒙古锡林郭勒通力锗业、蒙东锗业、中金岭南等国内主要锗生产厂商出席了会议。
  锗是典型的稀有稀散金属,70%以伴生状态存在于铅锌矿床中,中国目前已探明的锗储量以内蒙和云南两省为最,约占全国锗总储量80%。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原材料工业处处长王宜国认为,云南省已探明的有色金属中,以锗、铟等最为突出。2010年云南锗产量6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但多为原料和粗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
  联席会议指出,目前国家对锗在内的十种稀有金属的战略收储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锗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席会议与会人员对全球锗消费持续增长以及价格进一步上涨的行业前景看好。
  金属锗价格经历了2006~2008年的稳步上涨和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2010年前10个月,锗金属及其氧化物的价格一直在低位6000元/千克左右徘徊。但2010年11月起锗价开始飙升,以上海市场锗锭现货报价为例,去年10月21日锗(50ohm/cm)参考价格是5800~6100元/千克,截至今年4月25日,锗(50ohm/cm)的现货报价已跳涨至10100~10200元/千克,短短6个月锗锭价格上涨幅度高达70%。
  锗价短期内大涨,让人联想到去年另一种战略资源稀土价格的翻番表现。长城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耿诺认为,稀土价格大涨主要源于国家对稀土实行管控,是各种政策合力的结果。目前锗行业的整体供需比较宽松,国家进行战略收储对锗的价格上涨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作用。国内锗产业链深加工起步晚,锗行业正在向高端应用领域发展。从长远看,红外光学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高端锗产品用量会呈爆发式增长,这才是构成对锗金属需求的真正拉动力量。她表示,锗价还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英大证券研究员化定奇认为,目前国内锗行业的供求基本平衡,如果下游需求增长平稳,在利益驱动下,锗的开采供给也能跟得上。锗价格的大涨,部分反应了市场对国家战略收储锗资源政策的预期。
  另一位券商有色金属分析师认为,去年稀土价格翻番,上涨速度显得过快,价格也过高了。锗金属价格的大涨部分反映了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还有对国家战略收储锗资源、市场配额即将减少的预期。他认为,只要下游需求扩张,锗价还会继续上涨。

  锗价格或复制稀土走势
  储量占全世界40%,供应量占70%,"金属锗比稀土还要珍贵。"1月12日,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为新材料家族的一员,锗和稀土都有工业"黄金"的美誉。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节能汽车等领域,而锗也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锗比稀土奇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锗资源国,保有储量约3500金属吨,占全世界的约40%,却向世界供应70%的量,"还没有出口配额限制",而全世界的锗储备也不过只够40年用的了。

  锗收储计划或已启动
  在陈占恒看来,锗升值的潜力要比稀土大得多,"锗的储量比金子少,但它的价格却不到金子的6%"。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约为8600金属吨,而世界已查明的黄金储量约为8.9万吨。
  进入2010年,国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资源整合、产能集中的措施,其中也涉及锗这个金属品种。而记者获悉,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对包括稀土和锗在内的十种金属进行战略收储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验收状态。
  除了政策之外,需求也很给力。目前,全球市场对锗的需求步入了快速增长期,美国市场对锗的消耗量已从2004年度的25金属吨增长到2007年度的60金属吨,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3.89%。

  克隆稀土走势
  "短期内到9000元/公斤不成问题。"诸葛毅说,"在金融危机前,锗的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过12400元/公斤,现在差得还很远。"
  这只是个开始。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锗将复制稀土2010年的暴涨走势。
  在20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锗的价格都徘徊在6000多元/公斤,这与大红大紫的稀土相比,充其量只能说是表现平平,甚至不尽如人意。
  情况在最近两个月发生了变化。亚洲金属网锗业研究员诸葛毅告诉记者,锗的价格在这段时间内上涨了40%。
  但诸葛毅更愿意把近期的价格上涨看作一次"理性的回归",他的观点是,"锗的价格长期被压抑着,一直都处在比较低的位置。"(华夏时报)


  安信证券:有色金属板块2011年中期投资策略(荐股)
  2011 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动量放缓和中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基本金属中仅有铝价上涨6.5%,其余均出现下跌。同期,美元指数下跌6.6%,黄金和原油分别上涨8.5%和9.7%。我们的宏观部门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判断是"增长不悲观,通胀不乐观" , 预计决策层有较大的概率继续将通货膨胀管理的优先性置于经济增长之前。预计基本金属更继续维持震荡的局面。建议关注供应集中度较高的铜、锡以及受到成本支撑明显的电解铝行业中具备电力成本优势的公司。同时,行业的产能扩张和资产整合机会也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关注新疆众和、西藏矿业、中金岭南、驰宏锌锗、西部矿业、宏达股份。
  另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原材料的稀有金属和小金属高景气度有望保持。今年来,受益于中国政府对优势金属整合力度的加大,稀土、钨、锑表现突出。我们预计,随着稀土整合的纵深推进,政策走向依然是投资逻辑的指挥棒,关注焦点将转向更加复杂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的整合进展,那些在南方稀土较多布局的龙头公司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具备中国优势资源的钨、锑等稀有金属的行业整合也有望推进,相关龙头公司将会获益。此外,在节能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钕铁硼行业的新兴需求将为行业持续高成长注入动力。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包钢稀土、辰州矿业、厦门钨业。
  我们预计,在制造业活动趋缓、流动性收缩、需求疲软的趋势未有明显转变信号出现之前,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更多来自于结构性的机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方面无太多亮点情况下,更多关注供给方面的因素;二是子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价格保持强势,企业盈利不断提升的品种;三是通过资产整合和产能扩张获得外延式发展的品种。我们认为,行业迎来转机将取决于政策放松和需求恢复增长。在通货膨胀预期下降、地产调控明显收效、有色金属需求重新恢复的条件下,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好机会。(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 [2][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