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岭南跨洋找矿三部曲 国际化战略初显成效

2011年09月01日 9:41 91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抄底篇——
  “白衣骑士”闪电并购佩利雅
  就在先驱资源公司股权争夺战之后不久,又一戏剧性事件发生了,这一次,中金岭南抓住了机遇。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资源价格暴跌,澳大利亚的铅锌生产商佩利雅陷入困境,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风险。此时,另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BH资源有限公司(CBH Resources Limited)提出与佩利雅换股合并。但CBH的换股方案并不能为佩利雅带来现金,佩利雅董事会只能另谋出路,他们通过中介机构找到中金岭南。
  “当佩利雅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情况非常了解,也欣然应邀。”张水鉴说,在此次收购中,中金岭南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对PEM公司的尽职调查。
  2008年12月9日,佩利雅与中金岭南达成注资协议。12月15日,佩利雅董事会正式拒绝CBH收购要约。12月29日,中金岭南与佩利雅的交易获得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批准。2009年2月5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也批准了中金岭南的投资申请。2月9日,交易全部完成。
  最终,中金岭南通过其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每股0.23澳元的价格,认购PEM公司定向配售的股票,从而持有佩利雅50.1%的股权,总投资约为45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随后,中金岭南通过参与佩利雅配股,将持股比例升至52%,达到FIRB规定的最高限制。
  中金岭南的入主,大大缓解了佩利雅财务上的困境。2009年7月,佩利雅同CDE澳大利亚公司(CDE Australia Pty Ltd)和科达伦矿业公司(Coeur d’Alene Mines Corporation)签订协议,中止了一项需要交付1000多万盎司白银的销售合同,为此佩利雅需要支付5500万美元,其中有4950万美元是通过中金岭南担保从中资银行获得的贷款。通过解除合同,佩利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将这些白银在现货市场销售,价格则从原来的12.5美元/盎司升到了近30美元/盎司。
  2009年下半年,由于铅锌银市场价格扭转和产量增加,佩利雅实现销售收入1.5亿澳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实现税后净利润2850万澳元,较2008年亏损7000多万澳元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几乎是一次零成本的收购。”张水鉴认为,收购以后,从采矿、选矿生产能力上等于再造一个中金岭南,我们用2亿元人民币完成收购,而公司拥有佩利雅50.1%的权益,从权益上来说,中金岭南只花了一个亿,合并报表之后,从现金流角度来说,是零成本收购。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此次收购中,中金岭南前前后后仅用了81天。而这个案例也被选入中山大学教材。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