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95岁老人想开个铅酸蓄电池厂(图)

2011年12月05日 10:25 81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Img327871945


  苏文峰老人经过50年3000次试验,搞出了铅酸蓄电池新技术

  12月1日,巴南十公里。
  95岁的苏文峰身着灰色西服,虽然身形消瘦,满头银发,人却很精神。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他手拿放大镜,讲解着制作铅酸蓄电池的新技术。
  经过50年的研究,去年8月苏文峰成功研究出该技术,并于今年10月获得专利授权。
  “相比传统工艺新技术的优势在于:污染少,能耗低,成本低,步骤简单”。
  由于长期闭门研究,苏文峰信息闭塞,目前,找到合伙人运用新工艺生产蓄电瓶,改变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现状是他最盼望的。
  曾是长江电工厂高级技师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人却很聪明,自学能力很强”,这是女儿苏萍对父亲的第一个评价。
  苏文峰从小喜欢研究琢磨新东西,凭借技术能力,解放后成为长江电工厂的高级技师。
  1958年,他被下放到南纪门街道企业,正式接触蓄电瓶。
  经过4年的蓄电瓶制作,苏文峰开始忧虑做蓄电瓶给空气、水带来的污染。
  1962年,研究出低污染,低耗能的蓄电瓶制作技术成了他一身的追求。
  1982年平反后,苏文峰投入几千元在凯旋路自己开起电瓶厂。
  “那时挣了不少钱”,苏文峰回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就买了十来套房子”。
  “手动自发电电筒就是他发明的,还挣了不少钱”,苏萍说。
  之后,苏文峰放弃生产自发电电筒,继续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制作铅酸蓄电池的新技术。
  直到2000年,本该退休享清福的苏文峰决定退休专门搞研究。
  2000年,苏文峰在南坪6公里租下一个100多平米的厂房,开始全身心投入研究。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在花掉200多万的研究资金,反复试验3000余次之后,苏文峰的研究终于在去年8月取得成功。
  10月27日,封闭全湿法制作铅酸蓄电池新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
  工序减少一半,利润提升30%
  “这个制作工艺采用封闭全湿法处理”,苏文峰解释道,“直接在水里通过150摄氏度的低温氧化还原,利用旧电瓶做成新电瓶”。
  “废铅酸电池的有效成分发生氧化还原后就丧失了继续充放电的能力”,苏文峰慢条斯理的介绍,“我采用逆向过程,继续用氧化还原法进行回收、提纯、添加配料让它恢复充放电能力,到现在,数百次的充放电实验已经成功,可以周而复始重复利用”。
  苏文峰说,处理方法上,在全封闭的厂房里通过水处理生产,不产生废气废渣,至于废液也有集中处理的办法,处理后可以重复利用,既环保又节能。
  “在制作工序上,一般的制作过程要经过二十几个工序”,苏文峰指着他手工制作的极板讲道,“按现在的方法只要10个工序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制作时间能减少一半,利润至少能提升30%”。
  “传统工艺回收废铅蓄电池中的废铅必须经过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冶炼提取铅锭,再通过火法制作氧化铅”,苏文峰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指着工艺流程图,“按现在的方法,就不再需要先由精铅制作成氧化铅了,直接以废旧铅蓄电池作原料用湿法制造蓄电池极板”。
  “由于是一项新的技术,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苏文峰说,“不过,机器的设计图纸我已经做好了,将传统的设备改装一下也可以使用”。
  今年3月,苏文峰的女儿苏萍放下在香港的生意,回重庆帮父亲实现新技术投产的愿望。
  “投入可大可小”,苏萍直言,“有两三百万从小做起也是可以的”。
  “现在最希望的是合伙人能提供一个有气、有水、有电的标准厂房”,苏文峰一身傲骨,“只要我有厂房,自己做也行”。
  “如果有被关闭的蓄电瓶厂跟我合作就更好了”,苏文峰一脸渴望,“这些厂本身就有设备,也有管理团队,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也会快一些”。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