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土壤修复市场 减少重金属污染损害

2012年10月09日 15:27 102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土壤修复资金成瓶颈民资或有商机
  目前制约环境修复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资金,国内还没有像美国超级基金和棕地修复基金这样专门用于修复治理的资金计划。“十二五”期间,国家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投入将达595亿元,而用于防治土壤污染的全部财政资金将达数千亿元,光靠国家的投入显然不够。在此形势下应尽快制定长远规划,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土壤修复的市场化机制,在建立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基金中加大民间资本注入,减轻融资压力,同时还应多方面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在准入条件、税收、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多条腿走路发展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目前国内土壤修复市场上已出现一批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民营的专业公司,如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杭州大地环保工程、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湖南永清盛世环保、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重庆利特环保等有限公司,且基本上属于全能型的,其业务范围覆盖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施工等。
  政策不明晰制约场地修复行业发展
  环保部去年指出,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但专家说,这已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数据。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3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其中受矿区污染的土地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染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场地需要修复?这需要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明确。目前已开展修复的北京、武汉、沈阳、重庆、广西和江浙等遵循的都是地方环保部门出台的标准,国家层面亟须出台统一标准。从具体指标设计来看,污染场地筛选的指标涉及到的重金属指标,各地可相同,但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标准各地有区别,国家应制定验收标准,即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对此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快建立全国的污染场地数据库,以确保污染场地不会进入开发利用,否则此后的再修复成本会更高。
  土壤重金属污染年损失粮食千万吨
  权威资料表明,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其中约有10%的大米重金属镉超标),致减产10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多万人。苯、酚、磷类有机污染及镉、砷、铅、铬、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云南农大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约0.1%作用于目标病虫,99.9%进入了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当前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后又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污染土壤。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当前政府被迫花钱实在是无奈之举,如对于化工污染来说就是“企业赚钱走路,政府冤枉买单”。对于污染风险评估,美国要求如果百万人中有一人可能致癌,土地就必须修复;荷兰则要求若10万人中有一人可能致癌就得修复。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土壤修复试验是参照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标准,但与我国实际存在着巨大差距,治理土壤毒瘤存在三大难题:土壤污染重,修复成本大;缺乏相关法律与国家技术标准;管理体制不顺,修复时间长。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