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十大新闻

2013年01月21日 15:36 601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六、《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发布
  2012年8月27日,为推进再生铅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了并发布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新建再生铅项目必须在5万吨/年以上,淘汰1万吨/年以下再生铅生产能力,以及坩埚熔炼、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等工艺及设备。提出到2013年底以前淘汰3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生产能力,新建或者改、扩建再生铅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要依据产业布局和国家相关规划严格审批再生铅项目,抑制盲目扩张。再生铅企业厂址选择应符合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的要求。综合能耗应低于130千克标准煤/吨铅,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8%,废水实现全部循环利用。现有再生铅企业综合能耗应低于185千克标准煤/吨铅,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6%,冶炼弃渣中铅含量小于2%,废水循环利用率应大于98%。同时,再生铅企业必须整只回收废铅蓄电池,禁止对废铅蓄电池进行人工破碎和露天环境下破碎作业,严禁直接排放铅蓄电池破碎产生的废酸液。

  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成立十周年
  2012年10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成立10周年。10年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活力,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2002年到2011年,主要产品产量由240万吨,增长到1000万吨,增长了3.1倍;工业总产值从94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增长了3.25倍; 10年累计进口有色金属废料6274万吨,生产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近3000万吨。产业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节约能源1.1亿吨标煤,其中再生铝节电3500亿千瓦;节约用水85.55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产生77.7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4.96亿吨;节省自然资源的作用尤为突出,再生铜产量相当于减少铜矿石开采65亿吨;再生铝产量相当于减少铝土矿开采5.1亿吨;再生锌产量相当于减少锌精矿开采10亿吨;再生铅产量相当于减少铅矿开采量8.1亿吨。

  八、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京开幕
  2012年11月8日, “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和展览交易会” 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开幕。本届论坛以“促进产业升级、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交流合作”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国内企业、专家学者约1500人次参加了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专门为论坛发来贺信。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本次论坛及展交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承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并得到国际回收局、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的友情支持。展览面积为7500平方米,展商总数近70家。

  九、再生金属行业2012年度10大突出贡献单位受到表彰
  2012年11月8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2012年度突出贡献企业受到表彰。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和有色金属工业报社共同评选的“再生有色金属行业2012年度突出贡献企业”评选工作,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共评出奖项5个。其中,工艺设计奖: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奖: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应用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资源循环研究院;节能环保奖:怡球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顺博铝合金有限公司;社会责任奖:宁波世茂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十、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评为国家A级联盟
  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科技部评为国家A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自成立以来,相继成为国家试点联盟,“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单位。目前依托联盟平台集聚了九位两院院士、近100位的专家团队,为推动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力量。联盟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于2012年9月29日通过国家验收。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