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勘探大撤离 外资企业数量由43家降至十余家

2009年09月29日 8:35 100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大撤离背后
  然而寒冬在高潮后适时而来。
  就在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大跳水时的2008年10月,必和必拓中国区企业事务与发展副总裁许峰对外证实,必和必拓设在北京的办事处关闭。而对于这个成立已有近30年历史的办公室来说,勘探找矿是重要任务。
  “我们想找到大规模、年限长、成本低的矿山,但是我们并没有取得成功。”许峰解释说。
  今年2月份,另外一家曾长期宣称看好在中国勘探的矿业公司——泰科明克勘探业务停止了在中国的勘探业务。
  泰科明克是加拿大最大的集采矿、矿业加工和冶金于一体的综合性矿业公司,也是全球铜、炼焦煤和锌生产的领先者。泰科明克原勘探业务负责人高占林告诉记者,他在今年3月离职后,转投金田。
  金融危机的袭来,不但影响了大型矿业公司,更使财力相对薄弱的风险勘探公司变得十分窘迫。据加拿大金属经济集团(Metals Economics Groum, MEG)最近的初步估计,2009年全球有色金属勘查费用为84亿美元,较2008年的140亿美元下降40%,连续6年持续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
  “北美的金融市场不是很愿意支持风险勘探,尤其是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勘探。”古启安找了一圈潜在投资者,无功而返,“所以我们得找到替代的方案”。
  然而,外资风险勘探公司纷纷撤离中国,上述权威信源称目前仅剩下十余家:“Barrick Power 撤了,Coffey ing撤了,还有Hunan Pacific Geological Exploration等一些公司也撤了。”
  金融危机只是原因之一,在外资勘探公司拥有多年经验的华裔地质学家韩松(化名)称,许多外资风险勘探公司到了中国之后,发现自己施展不开手脚。
  限制一方面来自于监管部门对于外资股份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矿产品种不允许外资独资,而等到外资风险勘探公司到了地方,许多操作中的习惯更使他们头大不已。
  “国家总体而言,对勘探是支持的,但在地方上,因为对矿业特征了解不够,许多实际的工作习惯根本不利于风险勘探。”韩松举例说,“比如矿权的拍卖。如果是已知资源量的矿权,通过公开的招标可以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避免低价出售。这做法本来很好,但被很多地方用歪了——好多所谓矿权,其实只做了一小点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就拿出来拍。”
  “受利益驱使。”韩松说,地方政府把账算得太精,最后使外资风险勘探没法玩,最后反而是利益最小化了。

[1] [2] [3]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