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寻资源 仅仅“买下来”远不够

2009年10月12日 15:41 100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2005年6月,中海油宣布将以185亿美元全现金要约收购优尼科,这是我国企业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购,然而却在美国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美联社随即发表评论认为,此次收购反映了中国希望获得西方公司和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与美国政客叫板的野心;6月底,众议院以398票赞成、15票反对通过了一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议案,要求布什政府重新审议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计划;7月,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考察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否会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8月,中海油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最终由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以171亿美元收购成功。
  2009年2月,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将投入195亿美元,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并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然而,这一商业行为遭到澳大利亚一些政客和媒体的强烈反对,声称这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掌握澳大利亚战略资源的一次重大行动,受此影响,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也把对中铝投资力拓的审批时间一再推迟。短短4个月之后,力拓毁约,转为实施配股融资,与必和必拓集团建立合资企业。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收购海外资源企业时受到了来自对方政界的强力干预。尽管从商业利益上来讲,我国企业的标价要高出国外竞争对手很多,有利于拍卖者本身,然而最终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近年来,能源资源问题政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些国家的政党常常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干涉正常的国际合作,保护主义盛行,给我国海外资源投资造成很大的干扰。
  除此之外,我国获取海外资源还面临其他的挑战。例如,在非洲和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权不稳定,政变时有发生,国内存在不少反政府武装和恐怖分子以及各种绑匪,这对我国在当地的投资和工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此外,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还大肆渲染人权问题,指责我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不断抛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破坏我国的国际形象。而我国与拉美国家的资源合作,也被认为威胁到美国的后方资源基地,是与其争夺势力范围。
  须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
  对我国而言,从海外获取各种战略资源显然并非一时之计,而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的重要选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就大规模地在海外获取资源,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随着需求量的增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和摩擦也将进一步加剧。为应对挑战,我国必须抓紧时间制定海外资源获取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实施,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