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尘封旧事(图)

2013年04月25日 9:17 110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被推迟的土壤普查
  “在以往难以获得与水体同等的重视,甚至我们的理解都有偏差”。
  1980年代,以湘江和松花江为代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首先获得重视,多少“因为它直接对接着群众的饮水安全”。公众与环境评价中心主任马军称。
  而针对相对隐形的土壤污染,谢学锦院士表示,“在以往难以获得与水体同等的重视,甚至我们的理解都有偏差”。
  尽管在1980年代中期,便有学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土壤环境与肝癌死亡率的关联研究。此后陆续展开的调研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失调与区域性肿瘤高发有明显关联。
  但土地的“健康标准”,整整迟到了十年——1995年国家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而个别标准的宽泛,甚至引来业内人士的持续炮轰——“国家标准将铅定为250~350毫克/公斤,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当土壤含铅大于100毫克/公斤时,儿童血铅就会大于15微克/100毫升,儿童健康如何保障?”孙铁珩院士称。
  对于铅毒的轻视,“首先应该归于土壤健康的低标准”。记者曾经走访云南省兰坪地区的部分山村。同行的当地疾控中心一人士表示,经过省里专家的诊断,这些孩子体内的血铅含量普遍偏高。而当地土法炼矿已经盛行百年。
  甚至全面摸清全国土壤“家底”的时机也被一再推后。1998年,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曾经提出开展针对全国土壤环境的普查,最终未获同意。
  迟至2006年,由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共同承担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方才启动,调查范围达450万平方公里,总经费预算约为10亿元。
  但是此次调查,并未一路顺遂。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在完成150万平方公里调查后曾一度中断。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