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绿色选择 加快再生资源发展

2013年05月13日 9:28 85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资源高消耗引发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消费一直占世界较大比重。2010年,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9.5%,而水泥消费量占世界的56.2%,钢铁表观消费量占44.9%,一次能源消费占20.3%,其中煤炭消费占48.2%。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在全国终端能源消费中,2010年工交行业和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占84.6%,其中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城镇单位建筑面积耗能则是农村地区的4.52倍。仅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耗就占全国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58.84%。据国际能源署提供的数据,2005年中国41%的城镇人口却产生了75%的一次能源需求;到2015年中国城镇能耗将占全国的79%,到203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83%。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最终会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大了环境综合治理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城镇用水需求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城镇处于严重缺水状态。2010年,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缺水总量达105亿立方米。
  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压力日渐加大。一是城镇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城市开发强度过高,生产空间比重过大,而人均绿地面积较少,生活和生态空间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10%左右,建制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有2.0平方米;而城市工厂、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甚至形成钢筋水泥丛林。二是城镇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特别是,由于人工过度干预,城镇湿地往往被分割成面积狭小、生境破碎、孤岛式的斑块,湿地生境往往遭受破坏。三是城镇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华北、西北、华东地区不少城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已出现区域性地面沉降、裂缝等地质灾害和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已超过50个。尤其是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达6.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
  城镇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城市空气质量较差,PM2.5浓度普遍较高。按照2012年2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2011年,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部分地、州、盟所在地和省辖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城市的比例仍高达11.0%;在监测的468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市(县)227个,占48.5%。二是城镇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大,地表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在1991~2011年间增长了37.4%,而县城则在2001~2011年间增长了84.1%。目前全国城市近20%、县城30%以及建制镇绝大部分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2011年,在全国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高达55.0%;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量中有9.4%不达标。太湖和滇池的富营养化、湘江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更是触目惊心。三是“垃圾围城”。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达70多亿吨,占地80多万亩,并且还以年平均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围城”之势已成,并将愈演愈烈。此外,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向农村蔓延,青山绿水的农家景象已不多见。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