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拿矿 那些曾经错失的良机

2009年10月19日 8:53 93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走出去”怎么走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加,铁矿石价格也随之而涨。中国钢铁行业终于意识到了矿石资源的重要性。
  “中国企业海外走出去越来越陷入一个误区,总想绝对控股。”刘益康说。刘是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多次参与国内企业海外买矿的勘查和调研。
  对于中国大型国企来说,参股和控股的区别在于,参股意味着公司只能获得利益分红,而控股则可以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一个漂亮成绩,按照现在的考核标准,控股一家矿业公司,意味着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收益都可以计入中国公司的账单,而参股则不能。
  刘益康说:“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来说,控股在当地引起的反对情绪非常大,而且付出的代价也要大很多。”
  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形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妙。
  一位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曾经拿着中国某央企负责人的讲话稿问他的中国朋友刘益康,“这些说法和英国殖民时期有什么区别?”中国一些大企业走出去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志在必得的气势,已经引起了很多资源国的反感。中国企业近期在海外并购项目屡屡失手,是在暗示资源国开始对中国大企业的资源扩张表现出强烈不满和警惕。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时,做得要更好。前不久,一位国内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去非洲考察矿山,他在讲话时承诺说,“非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不仅仅是来挖矿,我们还要在这里建学校、修路,在这里创造财富”。当地人对刘益康说,我们喜欢这样的人。
  此外,当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看上一个项目时,经常出现相互竞价的局面。
  河北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负责人说,不仅是国企和民企之间争矿山,国企自己也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绝对没有国内两家或几家钢厂一起控股的可能。原本是国外的矿山想找中国企业一起入股投资开发,结果变成了中国几家企业竞标。所以经常看到的结果是:一个原本估价两三亿美元的项目,最后被中国以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大手笔拿下。
  在刘益康看来,中国企业在寻求海外矿产资源方面,依旧缺乏更为长远的计划和打算。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在走出去时都太急功近利了,领导只想着如何在自己的任期内拿下几个矿山,给国务院交一份好的成绩单。
  “我们现在走出去就是直接要买矿,而从不想找矿。这就像一个人,只想吃已经做好的回锅肉,不去想养猪和喂猪。而且还不问价钱,多贵都要吃。”但现在的问题是,好矿和大矿都已经被国际上大的矿山公司拿走了,剩下的大多是夹生矿。
  历史上曾有的掌控海外矿山资源的机会已经错失,眼下留给中国的优质资源已经不多。只要中国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不减弱,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处境注定艰难。
  越来越多的国内钢铁企业对于这种处境开始失去耐心。中国海关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铁矿石进口再次创下天量,达到6455万吨,同比增幅65%,环比增幅达到30%。这是今年铁矿石谈判陷入僵局以来,中国铁矿石进口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
  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9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46936万吨,同比增长35.7%;累计金额364.8亿美元,平均进口单价为77.7美元/吨。这一价格是2009-2010年度铁矿石长协价格的1.3倍。
  10月16日,一位正在青岛参加会议的钢铁企业人士对本报说,“在国家反复强调要加大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钢价接连下跌的情况下,铁矿石进口还出现大幅增加,只能说明市场对未来的铁矿石谈判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1] [2] [3]

责任编辑:何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