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垃圾 毁了中国环境

2013年07月24日 16:5 72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危害与应对:两条路受堵
  钱虽然赚了,但毒垃圾产业带来了很多“副产品”。在贵屿,回收产业导致大面积农田抛荒;对于残留的金属废弃物,加工者无法处理便随意丢弃;回收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有调查表明,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含铅、镉、水银、聚氯乙烯塑料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进入土壤会污染水源,最终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还有一些无法消化的废塑料和废焊锡,被运到其他地方制成儿童玩具、首饰、钥匙环等,再通过一些国际批发市场流回欧美国家。《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称,一些在美国折扣店里销售的、含铅有毒的饰品来自中国。有分析认为,这是用烧烤电路板后收集的铅焊料制成的。
  消除进口电子垃圾危害的途径无非两个:一是用正规手段处理电子垃圾,二是切断违规产业链条。然而,在现有条件下,这两种方案都面临着重重障碍。
  “电子垃圾的处理过程非常复杂,既要从零部件中提炼出可用的金属等物,又要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一家正规的大型拆解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设备,一台环保的拆解设备往往要几十万、上百万元。”上海工业废品回收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受成本影响,这些正规企业对电子垃圾的收购价很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垃圾经销商一般不会把废料交给这些大型企业,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正规的大型废料处理厂无事可做,简陋的小作坊外等待处理的电子废料成堆。
  而切断违规产业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贵屿镇,如果彻底取缔小作坊拆解业,就意味着地方财政的崩溃和上万人口失业。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无照经营的拆解产业现在是很多地方的经济支柱和纳税大户,管理者在对危害与政绩进行权衡后,往往选择了后者。
  有专家认为,现阶段国内可以参考国外对电子垃圾的管理方式,如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者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承担环境责任,完成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德国普遍利用电子破碎机来分选电子废旧物,再根据其中的含金量卖给终端处理厂。美国则对废旧家电的处理制定了一些强制性条例,还通过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确保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
  对于还在消化吸收全球电子垃圾的中国来说,还达不到欧美的回收水平。从短期看是赚钱了,但被破坏的环境、被损害的健康、被毁掉的名誉却难以挽回。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并没有复杂的原因,有的只是一些人在利益面前的短视和愚蠢。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