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20112015年)

2013年12月02日 16:19 163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科学部署铜矿产的远景调查和勘查工作,保障资源科学、合理、持续利用。
  省级铜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要确保与全国和省级相关规划的衔接,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有的勘查工作部署和内容,直接纳入铜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未做具体规划的区域,《规划》补充细化;全面展示全省铜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体现特色,突出比较优势;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强化政府对矿产资源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勘查秩序、改善市场环境,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投资主体地位。实施“开发利用与资源节约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科学利用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省情、矿情出发,充分利用我省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提高国家、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铜矿资源需求的保障能力,为安徽省“东向战略”提供资源保证,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规划目标
  1.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开展沿江成矿带1:5万区域矿产调查9幅。
  2.加强庐江沙溪地区和铜陵地区斑岩型铜矿重要成矿远景区的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重点开展主要矿集区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3.充分利用《安徽省铜、金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进一步查清资源家底,拓展找矿线索,预测找矿靶区。
  4.在原有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斑岩型铜矿的综合研究工作,总结成矿规律,进一步拓展找矿方向。开展“铜陵第二成矿带”--深部中酸性岩体与奥陶系灰岩接触带找矿研究,加强科技攻关,力争新突破。
  5.加强铜矿地质勘查,依托勘查基金项目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提高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铜矿勘查工作。
  6.预期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中、小型矿产地5-8处,新增铜金属量80-100万吨。设置铜矿勘查规划(项目)区块41处,拟投放探矿权41个。
  二、基本原则
  1.依据并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
  本《规划》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全国地质矿产勘查规划》、《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11-2015年)》为依据,与我省有关行业和部门规划相衔接。
  2.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的原则
  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充分利用铜矿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积极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努力实现重点成矿区带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提高铜矿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有效利用。不断完善分体运行机制。
  3.强化重点勘查的原则
  根据我省资源禀赋条件、找矿潜力、矿业市场需求,优先部署重点成矿区带和主要成矿远景区的铜矿资源勘查,力争发现新的矿产地,增加矿产资源储量。
  4.优化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原则
  明确铜矿资源勘查开发的方向与重点,科学制定勘查的空间布局,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
  5.加强矿业权建设的原则
  健全完善省内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等矿业生产要素体系,积极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科学设置勘查规划(项目)区块,稳步投放探矿权,探矿权市场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严格制定铜矿资源勘查的准入条件。
  6.科技创新与完善管理机制的原则
  积极推进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规范铜矿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强化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矿政管理水平。

 

[1] [2][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