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11-2015年)

2013年12月16日 13:44 258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专栏一 安徽省基础地质调查“十二五”指标
  工作名称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备注
  区域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3幅,面积46558 km2;新开1∶5万区域地质调查30幅,面积13200 km2(附表5)约束性指标
  区域地球物理测量1∶2.5万蒙城~固镇-怀远地区地磁、重力测量,面积1291km2;安徽省西北部地磁、重力测量,面积6912km2;1∶5万大关、庐江、孔城、矾山镇幅综合物探调查,面积1760km2;1∶5沿江重要成矿带区域重、磁、电深部地质矿产调查,面积2000 km2约束性指标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1∶25万亳州-淮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6万km2;阜阳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0017万km2;六安东北部及屯溪盆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0万km2约束性指标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5淮北(安徽)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面积3000 km2; 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等10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面积11000 km2约束性指标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开展38个县(区)1∶5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面积59104km2; 阜阳、亳州、界首、宿州市地面沉降调查;面积4500 km2约束性指标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1:25万全国地表形变InSAR调查与监测(安徽部分),面积70000km2;1:5万阜阳地区地表形变InSAR调查与监测1500km2;1:25万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全省)约束性指标
  城市地质调查1∶5万芜湖市城市地质调查;1∶5万马鞍山市城市地质调查;1∶5万蚌埠市城市地质调查约束性指标
  (三)预期性指标
  1.我省地质勘查主攻矿种煤、铁、铜、铅、锌、金、钨、钼、铀、地热,兼顾方解石、玻璃用石英岩、金刚石等优质非金属矿产等。
  强化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基本实现深部找矿、新类型、新地区和新矿种的找矿突破,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重要矿产储采比有明显改善,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保障程度有所提高。
  2.预期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50-6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5-20处。
  3.重点开展“两淮”煤、煤层气调查评价,“两淮”地区预期新发现矿产地8-10处,新增煤资源量30-40亿吨。
  4.实现霍邱地区、庐枞地区、马芜地区南部、沿淮地区铁矿整装勘查重大突破,新发现矿产地10-15处,新增铁矿资源量5-6亿吨。重点加强铜陵地区、庐枞地区以及安庆铜矿外围铜矿整装勘查,力争在沿江铜矿深部及外围和庐枞沙溪外围地区铜矿勘查实现突破,预期新发现矿产地10-15处,新增铜金属量80-100万吨。
  5.加强钨、钼大中型矿床勘查,控制或查明3-5处对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后备资源基地,提交WO3资源储量20~30万吨、钼金属量150~200万吨。
  6.加强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主攻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和铅锌矿床中的伴生稀有、稀散矿产。
  7.开展全省地质碳汇潜力研究,推进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加强浅层地热能、地热等清洁能源调查与研究。
  8.建立以GIS技术为平台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
  专栏二 安徽省矿产勘查“十二五”主要指标
  矿种储量单位预期“十二五”新增储量新发现矿产地(处)备注
  煤炭原煤/亿吨30-408-10预期性
  铁矿石/亿吨5-610-15预期性
  铜铜/万吨80-10010-15预期性
  金金/吨60-8010-25预期性
  铅锌铅锌/万吨80-1208-12预期性
  钨WO3/万吨20-303-5预期性
  钼钼/万吨150-2002-3预期性
  三、规划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超前部署地质工作。围绕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和生态省建设需求目标,发挥我省矿产资源及区位优势,统筹部署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重点提高沿江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和北淮阳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程度,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加强大中型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强化重点勘查区的整装勘查,增加资源储量,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分体运行。国家主要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资源潜力评价,社会资金主要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地质勘查体系,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努力培育和规范探矿权市场,积极引导规划项目区块勘查和合理设置探矿权。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找矿理论和技术手段,提高地质调查水平和找矿效果,强化地质勘查关键技术的创新,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进步在地质勘查中的先导作用,推进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
  --立足当前,统筹长远。地质找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当前,抓基础、促成效、找规律、重点突破,强化已知大中型矿产地的勘查评价;长远兼顾新地区、新深度、新类型、新矿种,开拓找矿新领域,为矿产勘查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1] [2] [3] [4] [5][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