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株冶集团梦绿色冶炼 推进绿色发展

2013年12月21日 8:15 69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废水养鱼背后的“治水”梦
  进入株冶集团生产区水处理厂生产现场,在深度净化膜渗透车间,记者见到数十尾色彩斑斓的金鱼在缸中欢快地游动,一根不锈钢进水管龙头开启,水流缓缓注入。令人吃惊的是,养鱼的水,竟是该厂处理过的工业废水。
  “你看,除掉这个每年汇集在厂里的雨水外,我们差不多就是废水零排放了!”站在株冶集团公司水处理厂膜系统设备旁,该厂厂长周正华自豪地指着身边的鱼缸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处理的水不仅能够达到饮用标准,还能养鱼。“目前,膜处理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株冶集团公司年产铅锌产品60万吨,是中国主要的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巨大的铅锌产量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衍生出重金属废水治理的环保难题。
  一直以来,该公司生产区工业废水全部排入总废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2005年前,株冶采用两段石灰中和沉淀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净化水虽然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要求,但由于,水体中钙离子含量高及重金属离子复杂,只能实现约40%回用于生产系统,60%不得不排放到霞湾港进入湘江。每年数百吨的工业废水从株洲湘江北段排入湘江,给湘江水体的水环境带来巨大的考验。
  重金属废水,伴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废水回用,方为治本之道。传统的石灰中和沉淀法,虽然工艺简单,但由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种类多、浓度大,很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石灰的沉淀作用,水中钙离子浓度高容易结垢,影响后续工艺,很难回收利用。
  2006年,株冶集团斥资约1亿元,启动了重金属废水资源化项目,并以此作为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重点之一。在引进膜处理技术同时,该公司联合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领衔的团队共同研发生物制剂处理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工艺,并首次在株冶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使得废水回用率提高到90%以上。2011年,该技术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赢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
  2011年1月,株冶集团重金属废水膜处理系统实现满负荷生产。然而,作为废水零排放关键工序的废水膜处理系统,因设备精密,工艺路径复杂,在试运行初期,出水水质不稳定,生产技术瓶颈接踵而来。困难之际,水处理厂的几名环保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始担当起技术攻关的重要角色。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罗圆,参与总废水生物制剂处理工艺改造项目的生产调试技术攻关。该项目2010年全年实现公司减少外排废水144万吨,年创经济效益近300万元。2010年,进厂仅两年的罗圆被评为公司年度科技标兵,成为株冶历史上该项荣誉最年轻的获得者。
  由2005年的670吨,到2010年的60多吨,株冶外排废水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下降幅度达到90%以上。即时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多年来,株冶集团废水处理率、总外排水达标率均保持100%,2013年以来,该公司满足了国家铅锌行业环保新标准的排放要求。目前,株冶集团铅锌产品单位新水耗用小于9.15吨,居国内铅锌冶炼行业先进水平;每年节约新水60万吨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011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强在《“两型”建设:转方式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文章中指出,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株冶集团这家“昔日的能耗大户、排污大户正向‘绿色企业’迈进。实践证明,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实现‘两型化’发展。”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