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2013年12月26日 15:47 342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力争使青海成为中国21世纪重要矿产资源的供应和储备基地。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四个发展”的要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水平和效率,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保证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积极发展绿色矿业,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矿业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为宗旨
  紧紧围绕我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布局和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的机遇,加强优势矿种、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交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资源保障。适时科学安排为长远发展服务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二)坚持以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为前提
  坚持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区)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与矿山合理服务年限相匹配的原则,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提高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与效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改变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
  (三)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为手段
  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与市场调节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市场机制为运作方式配置矿产资源,以规划为依据,调控和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方向、时序和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勘查开发布局。健全矿业权市场,继续巩固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健康协调发展。
  (四)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
  积极引进、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提高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技术水平与效率。加强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坚持以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出发点
  针对我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对于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矿产资源利用政策。要坚持环境优先原则,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有效遏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努力实现绿色矿业发展格局。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国家级重要矿产品供应基地和资源储备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利用水平和效率全面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基本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
  (二)到2010年的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明显提高。中比例尺区域航空磁测、重力测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面积分别达到10.21万平方公里、12.62万平方公里、11.85万平方公里、18.62万平方公里。1:5万区域航空磁测新完成面积6.37万平方公里。地质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矿产勘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进展。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新完成面积6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和普查基地25~30处,形成新的资源富集区1~2处。新增一批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铅锌、钴、金等重要矿产的资源储量。
  2、矿产资源开发目标
  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开发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达到1亿吨,采选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矿山总数量控制在90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7%,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力争提高2~3个百分点。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已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渐减少,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力争新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矿山毁损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力争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20%,新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230.65平方公里以上。
  4、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矿业权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到2015年的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中比例尺航空磁测、重力测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覆盖全省,1:5万区域航空磁测新完成面积17.99万平方公里。全面实现地学基础资料的更新。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获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地学新成果。
  矿产资源勘查实现重大突破。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新完成面积10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和普查基地30~35处,形成新的资源富集区2~3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铅锌、钴、金、氯化钾等重要矿产的资源储量进一步增加。
  专栏5        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指标
  指标单位2008~2010年2011~2015年属性
  新发现矿产地和普查基地处25~3030~35预期性
  石油亿吨45
  天然气亿立方米60008000
  煤炭亿吨55
  铁亿吨11
  铜万吨50100
  铅锌万吨100200
  钴万吨-1
  金吨100200
  氯化钾亿吨-1
  注:石油、天然气为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2、矿产资源开发目标
  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效率明显提升,开发利用布局显著优化。柴达木、东部两个矿业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北部、南部两个矿产资源开发带初具规模。形成国家级的石油天然气、盐湖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品供应基地。矿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得到严格执行,矿产品结构初步实现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有长足进步。
  力争到2015年,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达到1.5亿吨,采选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矿山总数量控制在120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9%,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再提高3~5个百分点。
  专栏6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标
  指标计量单位2010年2015年属性
  原油万吨220250预期性
  天然气亿立方米70100
  原煤万吨14002000
  生铁金属:万吨100150
  铜金属:万吨45
  铅金属:万吨710
  锌金属:万吨912
  金金属:千克45
  氯化钾KCI:万吨420450
  原盐万吨300500
  碳酸锂万吨36
  碳酸锶万吨37
  硼酸万吨610
  纯碱万吨250550
  石棉矿物:万吨1418
  水泥万吨600850
  钨WO365%:吨5050约束性
  锡金属:吨10001500
  锑金属:吨15001800
  大、中型矿山比例%79预期性
  采、选综合回收率%2~33~5约束性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2~33~5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大幅下降。新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矿山毁损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力争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30%,新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135.46平方公里以上。
  专栏7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指标
  指标2010年2015年属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治理约束性
  历史遗留矿山2030
  矿区土地复垦率(%)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复垦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2030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