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质勘查规划

2013年12月27日 8:55 245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3、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地下水调查及其它调查
  全省已完成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已完成全省107个县市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在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安康市等主要城市,开展了1∶5万或1∶2.5万城市地质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对一些危及城镇及重要厂矿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了勘查、治理及专业监测。现正在开展秦巴山区及黄土高原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1956~1989年,完成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29幅,面积约12.08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关中、陕北地区;1970~1998年,完成关中地区30个县(市)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面积约7.69万平方千米。60年代以来,开展了多条铁路及公路1∶5万~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开展了黄河、长江流域部分地段及支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开展了陕北绥德―米脂等地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专题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在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山间盆地开展了地下水位监测,初步建立监测孔227个。
  1989~1990年,开展了覆盖全省的农业地质调研,提交了我省第一份农业地质调研报告。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我省华山风景区、终南山地区、柞水岩溶区及全省开展了旅游资源调查。
  4、地质资料开发利用
  截至2005年底,省地质资料馆藏有各类地质档案6359种,11万余件。按馆藏分类统计,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类资料(423种)、矿产地质勘查类资料(2652种)、水文工程环境类资料(1023种)、物化探类资料(668种)、科研类资料(1560种)和其他类地质资料(33种)。
  近年,省地质资料馆开发了“陕西省成果地质资料查询系统”,使资料查询实现了微机自动化管理。目前已先后两次对430种馆藏公益性地质资料上网公布,供社会各界网上公开查询、利用。近5年来,资料查询点击数激增,向社会各界近4000人次提供借阅各种类别地质资料10万多件。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已完成数字化地质资料近1000种。随着国家各类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先后开展,相继建设了陕西省1∶50万地质图数据库、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岩芯钻孔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1∶20万重砂数据库、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空间数据库、20世纪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等数据库。这些库尚需进一步完善。
  5、地质勘查管理
  (1)管理体制与行业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省地质勘查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分属中央各部委的地矿、有色、煤炭、核工业、武警黄金、冶金、建材、化工等地勘单位,根据各部门下达的地勘计划各自部署开展相应的地质工作,勘查资金全部由国家投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地勘单位的属地化管理,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及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除公益性地质工作国家投资、少数地勘单位承担外,大量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开始转由市场调配。属地化的地勘单位和社会其他企业共同参与地质勘查市场竞争,政府地质勘查投入大大减少,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加大,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新的时期,我省在地质勘查行业的矿权管理、队伍管理、资质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制度和秩序。
  (2)地勘单位综合能力
  目前,省内地质勘查队伍职工总数约38914人(不含油气勘查开采队伍)。其中,冶金、建材、化工、武警黄金部队及社会等地勘队伍人数为3715人;属地化后归省政府管理的地矿、有色、核工业、煤田等地勘队伍人数为35199人。归省政府管理的地勘队伍占地勘队伍总人数的90%,属全省地质矿产勘查的主力军,其拥有地质队(所、院)38个,其他事业单位6个。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我省地质勘查部门已形成了具有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查开发、煤炭勘查开发、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遥感及信息技术等地学领域的综合勘查研究及开发能力。
  (3)勘查投入
  “十五”期间,我省地质勘查投资总量增长较快,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质勘查投资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投资总额为54868万元,到2005年已增加到258552万元,5年内地质勘查投资额翻两翻,增长幅度达371%。
  企事业单位已成为地质勘查投入的主体。政府投入地质勘查总额为25634万元,主要集中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性矿产勘查工作,占总投资的3.4%,投资规模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企事业地质勘查总投资已达719717万元,主要集中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占总投资的96%,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油气勘查投入较高,非油气勘查投入不足。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中,油气勘查投入为665640万元,占总勘查投入的89%。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为52865万元,仅占总勘查投入的7%。
  公益性地质矿产勘查投入比例小(3.4%),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比例大(96.6%)。公益性地质矿产勘查投资所占比例小,不利于地质工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地质调查
  近多年来,由于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形成新的公益性的基础地质资料甚少。已有的基础地质资料远不能满足当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综合利用、土壤改良及重大工程建设等全社会和多领域的需求。例如:目前我省拥有的1∶50万区域地质图等基础图件仍是上世纪90年代的成果,经过近20年来的基础地质工作,这些图件已远不适合于现在的要求。
  全省成矿区划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地质矿产勘查规划及矿产资源管理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虽然先后开展过两次1∶50万成矿预测及成矿远景区划工作,但在研究地区上,仅限于关中盆地以南的秦巴地区;在矿种上,仅涉及金属矿产。同时,以面上的研究为主,缺乏针对重点成矿区带的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导致已知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环境及找矿前景不明。
  2、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严重不足,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严重滞后。近多年来我省用于矿产勘查的地勘资金中,国家拨款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国外及其他途径引入的勘查资金微乎其微,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虽逐年增长,但由于受“圈而不探”及“多圈少投”现象影响,实际投入矿产资源勘查的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找矿难度日益加大,勘查成本不断提高,现有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找矿工作进展缓慢,且无重大突破,后备勘查基地缺乏,保有储量呈现负增长,资源危机矿山不断涌现。2005年对53个国有大、中型矿山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危机的达29个,其中21个为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勘查投入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滞后、资源后备基地匮乏的瓶颈。
  省内除已发现的矿产地外,已知矿点、矿化点多达数百处,重要矿产的元素化探异常数千余处。但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不够,多数矿(化)点、矿化蚀变带的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不明,大多物化探异常仅作了初步检查。
  我省多数矿山矿床勘探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受当时勘查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限制,矿区外围还存在大量勘查空白区和远景区。
  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新的矿产勘查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迅猛发展。而我省的矿产勘查大多仍基本沿用传统的勘查理论和较单一的勘查技术方法,地、物、化、遥、计算机等综合技术方法应用不足,新的勘查技术方法应用很少。在地表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现今,寻找隐伏矿、深部矿及难识别矿已成矿产勘查的趋势,继续采用传统的矿产勘查理论和技术,短期内很难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
  3、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
  随着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往的资料已不能满足我省国土开发利用规划、防灾减灾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省已完成多项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工作,但缺乏对已有资料的汇总、归类、对比和综合分析研究等集成工作,缺乏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成效得失的总结,以及对地质灾害灾情损失与防灾减灾效益的调研。
  4、地质资料开发利用
  基础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地质勘查市场化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地质勘查市场化运作以来,由于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资料相互封锁,基础资料不能共享,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加大了地质勘查成本。此外,对可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地质资料的范围界定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对已有基础地质资料缺乏综合研究和充分利用。建国几十年来,我省已在地质、矿产、物、化、遥等领域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但截至目前,尚缺乏对已有地质资料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全面系统和比较深入的综合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地质勘查工作难以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并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管理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地质成果资料数据化工作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前地质勘查工作应用信息技术和地学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需求。
  5、体制机制
  目前,省内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存在缺乏统一领导、队伍分散、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队伍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有待建实建强统一的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负责组织实施我省的公益性地质工作。
  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省公益性地质工作新体系,建立全省地质勘查基金,加大公益性地质工作尤其是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矿产前期勘查的资金投入。
  我省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机制、市场规则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 [2][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