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沉积型钒矿地质勘查规程(试行)

2014年01月28日 8:57 223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社会经济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研究区域地质、勘查区地质特征,初步总结成矿规律和控矿作用,根据地质条件、找矿标志,预测成矿区(带),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对预查区内找矿有望地段,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或踏勘及少量地质、物化探工作,大致了解钒矿产出层位、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赋存部位、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区域地层中放射性异常情况,估算预测的资源量,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远景及成矿条件;对经预查后选定的普查区应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通过1∶50000~1∶10000甚至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化探方法,寻找、发现与评价矿点和矿化点,通过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氧化带深度及氧化矿石类型,大致了解含矿地层的放射性异常情况,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评价区内是否有进一步工作的矿体,为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勘查区地质研究一般采用1:10000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地质图草图,反映勘查区地质基本情况,矿体分布及特征,重点反映成矿控制条件、矿化富集规律的地质要素和标志,标示勘查区范围位置及各种勘查工作。
  矿床(体)地质图选用1∶10000或1∶2000地形地质草图,反映矿体规模、产状、分布范围及勘查工作。
  矿体、探矿工程、取样点、找矿标志、主要地理地质要素等测绘成果精度,要符合GB/T18341-2001规定的要求。
  勘查区地表应有2~3条剖面工程控制,至少有一个深部验证工程。各工程中系统采样,首先进行光谱全分析,凡接近边界品位要求的作为基本分析项目,用组合样分析伴生组分。按照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估算推断的资源量。对共(伴)生矿产进行初步评价,提出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图选用1∶50000比例尺,如无亦可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代替。根据该区地质、矿产、物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成矿要素、成矿带(区)范围、成矿控制性标志,了解区域成矿远景,标示本次及以往勘查区位置、范围及主要勘查工作。
  4.1.3.2  矿区地质:通过测制1∶10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研究含矿地层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钒矿分布、变化规律,确定赋矿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基本查明控制矿层的褶皱和断层(破碎带)的性质、规律、产状相互关系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基本查明侵入岩和喷发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侵入时代、岩性、岩相、期次、与围岩接触关系,以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基本查明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性质、种类、规模、强度及对矿体的影响;大致查明含矿地层的放射性特征。
  4.1.3.3  矿床地质:测制1∶5000~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剖面图,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规律,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矿层内夹石分布情况、后期构造的破坏情况,基本查明氧化带与原生带界线。论证矿床工业指标,编制1∶2000~1∶500钒矿资源/储量估算图,估算控制的、推断的钒矿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
  控制程度:对主要矿体总的控制程度,适于地下开采的要控制其走向和倾向边界;适于露天开采的要注意确定矿体四周露采边界、采场底界矿体位置及剥采比。出露地表的矿体,地表工程间距应加密,地表工程间距、深部钻(坑)探工程间距,参照附录G所列距离布置,最高控制程度达到详查地段要求。
  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制图等工作应达到GB/T18341-2001的要求。
  中小型矿床勘查成果提供开发利用的,预可采储量应达到满足投资回收期的需要,其详查资料要满足矿山设计的需要。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图上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成矿要素、成矿带(区)范围、成矿控制性标志,了解区域成矿远景,标示本次及以往勘查区位置、范围及主要勘查工作。
  4.1.4.2  矿区地质:通过测制1∶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详细查明矿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详细研究含矿地层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钒矿分布、变化规律,详细确定赋矿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详细查明控制矿层的褶皱和断层(破碎带)的性质、规律、产状相互关系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详细查明侵入岩和喷发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侵入时代、岩性、岩相、期次、与围岩接触关系,以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详细查明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性质、种类、规模、强度及对矿体的影响。
  4.1.4.3  矿床地质:通过测制1∶2000~1∶500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剖面图,通过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规律,详细确定矿体的连续性、矿层内夹石分布情况、后期构造的破坏情况,详细查明氧化带与原生带界线。论证矿床工业指标,编制1∶1000~1∶500钒矿资源/储量估算图,估算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钒矿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
  控制程度:对主要矿体总的控制程度,适于地下开采的要详细控制其走向和倾向边界;适于露天开采的要详细确定矿体四周露采边界及剥采比。地表采样工程间距、深部钻(坑)探工程间距在详查的基础上加密一倍,最高控制程度达到勘探地段要求。
  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制图等工作均应达到GB/T18341-2001的要求。
  提交的勘查资料要满足矿山设计的需要。

 

[1] [2][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