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产勘查

2014年05月27日 11:24 83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四、践行阶梯式发展论的原则要求
  为了有效地运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产勘查,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要求:
  第一,遵循规律,按阶梯式发展要求推进勘查。
  1.按国家规范划分的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勘查工作。国家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对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划分的四个阶段,客观地反映了矿产勘查工作的规律,应该遵照执行。国内外历史的勘查工作经验都证明是有效的、正确的。不久前,《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的豫西煤下铝勘查的成功,就是严格遵循预查、普查、详查等阶段逐步推进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在实施具体项目的勘查工作过程中,阶段的时间跨度可以缩短,但阶段不能省略与跨越。当然,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如地质勘查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处露在地表的具有较大规模的矿体和质量很好的矿石,一眼看上去就是很好的矿产地,当然可以不经过预查就直接进入普查,甚至通过足够量的普查工作而跨越详查直接进入勘探阶段。这种情况说明,跨越或省略阶段是要有条件的。
  2.准确判定工作项目所处阶段的性质。鉴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自任务不尽相同,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投入的工作量也不尽一样,所以必须准确地判断勘查项目工作阶段的性质,以确定需要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需要投入的工作量。若阶段性质判断不准,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与浪费。
  3.针对勘查项目所处工作阶段性质制订相应的设计方案。在对工作项目所处的阶段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之后,就要编制一套与阶段性质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勘查实践。
  第二,认真实践,力求收集真实丰富的地质资料。找矿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客观存在的地下矿产情况可以被认识、被发现,但认识矿产与发现矿产要靠实践,靠扎扎实实的地质工作实践。在野外实地调查过程中,要发扬“三光荣”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对各种地质现象尽可能详细地、反复地进行实地观察,对可能存在的找矿标志、找矿线索等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对可能影响成矿的各种地质因素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利用与阶段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采集足够量的地表和深部的样品等地质信息资料,供室内工作阶段进行深入综合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对勘查对象的客观情况的正确认识。近几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践证明,在包括青藏高原这样艰苦环境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发现一批一批的多种大型、特大型矿产地,与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进行认真实践、反复实践是分不开的。
  第三,善于总结,实现对矿产认识上的飞跃。室内工作期间要对野外工作期间所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原则进行加工处理和细致的综合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对矿产地质情况在认识上的飞跃。通过开展预查阶段工作,就是要实现由不知何处为找矿远景区到知道何处为具有找矿潜力的远景区的飞跃;通过开展普查阶段工作,就是要实现由不知该地是否有矿到发现有矿存在的飞跃;通过开展详查阶段工作,就是要实现由不知该矿是否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到对矿产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肯定评价的飞跃;通过开展勘探阶段工作,就是要从不确切知道矿床开发价值和详细地质情况到确切知道矿床具有开发价值和开发条件所需详细资料的飞跃。正是这样,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矿产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一步一步地加深,地质勘查人员对矿产地质情况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勘查工作程度的加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似的逐步深化与提高。室内工作期间,通过综合整理和分析研究之后,根据所获得的新的认识,编写一份与本阶段性质相应的阶段性地质报告。报告不仅要对本阶段工作进行科学的总结,同时还要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方案,供下一阶段工作参考。
  第四,勇于创新,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在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时间、背景条件下,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实践程度的不等、认识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矿床的评价也可能不尽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既要认真搜集研究前人资料,充分尊重与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部分,又不要拘泥于前人的已有结论。在野外工作期间,要勇于修正补充前人对某些地区地质现象的记录中分析不尽符合客观实际之处。在室内综合分析研究时,也不要受前人所做结论和已知成矿模式的影响,敢于运用新的思路、新的理论来研究分析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实践资料做出新的判断,并以得出的新的结论来指导下一阶段的勘查实践。近几年,在危机矿山和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正是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不拘泥于前人所做出的结论,不受前人所依据的成矿模式的影响,运用新思维、新思路、新理论进行探索的结果。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