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 金声震宇——紫金矿业与共和国共成长的足音

2009年11月27日 16:46 114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999,共和国50周年:紫金山千吨炸药大揭顶的爆破声
       1999年11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串惊雷般的巨响,震动了杭川大地,唤醒了沉梦万年的紫金山。这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千吨级揭顶大爆破,削平了紫金山整个山头。
      “金猴子”终于冲破“五行山”的笼牢,蹦了出来,紫金山更大规模开发从此开始。
       紫金山早期的开采方式,采取的是被形象地称为“掏鸡蛋黄吃”的洞采方式。这种方式明显的缺憾是矿石采选量少,影响了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陈景河显然也充分意识到了紫金山要做大,要提高规模和生产能力,就应该改变采矿方式,由洞采改为露采。但是在国内矿山开发领域,由露天转到地下的不少,由地下转到露天的却不多见。而对于紫金来说,一旦由洞采转为露天开采,则意味着前两次技改的成果将成为历史遗迹。
       紫金山千吨炸药大揭顶的爆破声,拉开了第三、第四期技术改造的序幕。而到第四期技改完成之后,紫金山矿山规模扩大到3万吨/日,一个年处理矿(岩)石超千万吨的世界级大矿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就这样,从1996年到2000年,紫金人连续开展金矿的第二、第三、第四期技改,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破碎分筛设备,创造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千吨药揭顶大爆破,采用了陡帮开采技术,进行了废矿和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多个全国最大的十万吨级以上的选矿堆浸场;且变硐采为露采,在单纯地面汽车运输基础上增加了深井倒矿并分别由铁轨列车与长传送带运输,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创造了中国黄金行业入选品位最低、单体矿山开采规模最大、投资成本最少、产金量最高、效益最好等多项全国之最。
       不仅如此,陈景河的这一系列技术革新,还使得紫金在自筹资金投入4万多米坑道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补充勘探后,运用经济地质理论评价紫金山金矿,成功发现矿体规模远远超过原控制的矿体:紫金山金矿在现有市场价格和矿山技术条件下,金矿可利用资源量达到了254吨,是获批储量的46.6倍。这就使原先被认为是低品位、开发价值不大的中小型金矿一跃而成为国际级超大型金矿。在此基础上,紫金山金矿储量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它从预计的可开采黄金5吨增加到300吨,再到500吨以上,创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迹。
      1999年,是紫金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紫金山金矿生产黄金2968千克,利润突破5000万元,采选规模、单位基建投资、吨矿石成本实现全国第一。从这一年开始,紫金山完全具备了国际法上的四个要件:自己的矿区、自己的职工队伍、自己的管理机构和自己的生产业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紫金矿业初具实力,开始崛起于中国黄金行业。
       从此,紫金矿业插上腾飞双翼,开始冲出闽西,指点江山,走向世界。

                          2004,共和国55周年:借力资本指点神州的豪迈笑声
      2004年12月26日,陈景河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里领到“2004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的荣誉奖章。陈景河与紫金,第一次成为中国经济大舞台上的明星;陈景河和紫金团队,洋溢着借力资本指点神州的豪迈笑声。
       紫金的跨越式高速发展,得益于与资本共舞,并及时闯出上杭,走向全国,抢占资源高地,并采用低成本战略,复制紫金山的成功模式。
       从2000年开始,为了让紫金矿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筹措企业发展资金,陈景河团队决心对紫金矿业进行体制改革,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紫金首先吸收职工入股,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退到87%;然后吸收民营成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福建省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新华都百货集团及其下属的民营企业投资4800万元现金,占33%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这一步改制,使紫金矿业国有股减持了48%,从绝对控股退到相对控股。国有股减持之后,紫金矿业公开向社会招聘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矿业管理、原为政府官员的福建省龙岩市冶金工业公司经理罗映南应聘签约,成为紫金矿业的高层“打工者”。与此同时,2001年4月,企业出资100多万元,一次性买断了全部290多名国企职工的工龄。紫金矿业的第二次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问题。
       第三步改制,在香港上市。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483亿股H股股票开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2.2亿港元。福建紫金矿业股份公司是我国在香港上市的首家黄金企业。紫金矿业在香港上市后,国有股已稀释到32.04%,公司净资产达到了27亿多元,有了向国内外发展的足够的资金。同时,由于实现了股份制,使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能规范、科学、有效地动作。
       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后,陈景河又提出了“中国黄金行业领先——中国矿业领先——进入世界矿业先进行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同时,他将紫金矿业从单一矿种向多元化矿种转型,从单纯的矿山生产经营向冶炼、原材料生产延伸,进军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领域,兴办相关新型产业。
       作为资源性企业,紫金矿业意识到企业发展单靠一个紫金山不行,要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成百上千个紫金山,抢占资源高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紫金四处出击,在全国21个省插上旗帜,成为目前中国控制矿产资源量最多的企业。项目以黄金、有色和黑色金属为主,涉及矿种有金、铜、铅、锌、铁、镍、铝、煤等领域,从而构就了紫金矿业中国现代矿业航母的雏形。
支撑这一发展战略的是为陈景河所自豪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在中国矿业界早就声名远播。十多年来,紫金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利用、难选冶金矿处理、堆浸选冶技术、微生物提铜技术等湿法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成就早已为世界同行所折服。这些技术为公司控制和开发其他低品位、难处理矿山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准备,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于强大技术后盾的紫金的低成本战略,几乎无往而不胜,复制一个又一个成功。
      在贵州黔西南州,有一个加拿大丹斯通公司经多年努力而最终无法选冶只好放弃的水银洞金矿,该矿为难选冶的“卡琳型”金矿,外国人没法选冶,紫金却对它信心十足。因为紫金自行研发的加温常压预氧化工艺日渐成熟,该工艺恰好是攻克“卡琳型”难选冶金矿的“杀手锏”。如果以传统的常规焙烧冶炼技术处理难选冶金矿,不仅回收率低,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对“卡琳型”水银洞金矿的选冶工艺进行攻关,仅用4个月就攻克了技术难关,18个月完成原计划4年半的任务,2003年7月25日生产出第一桶金。
      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珲春金铜矿始建于1970年,曾经辉煌一时。进入市场经济后,因矿山资源品位低下、技术老化、资金匮乏、体制僵化,企业近千名员工下岗,濒临破产。     2003年,紫金与珲春金铜矿联合成立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之后,紫金运用自行研制的铜金精矿热压浸出一氰化工艺和常压化学催化预氧化工艺,以及重大技术改造的成功新工艺流程的确定、资源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使这一亏损矿山迅速焕发了青春。一年内,扭亏为盈,不但招回了全部原矿工人,而且吸引了一大批人才。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