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两拓”求解资源税之困 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2010年06月22日 8:37 70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6月22日消息 目前澳大利亚矿企和政府之间关于资源超额利润税的争论愈演愈烈。
       6月21日,澳财政部秘书长亨利表示,市场有关政府就新资源税做出让步的猜测“仍为时尚早”。

  资源税引发的变数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于5月2日宣布,从2012年7月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将向资源类企业征收40%的超额利润税,名曰资源租赁税。
  6月21日,澳财政部秘书长亨利在悉尼税务发布会上否定了澳政府正计划对新税项问题做出让步的市场猜想,表示资源租赁税的前景远非暗淡。但他同时称,由于该税项距离启动有两年时间,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在去年12月,必和必拓公司与力拓公司就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的全部铁矿石资产组建合资公司签署了约束性协议,并预计在2010年下半年完成合资公司的组建工作。
  今年6月16日,“两拓”与斯塔拉特高管和澳政府官员就资源租赁税问题举行会晤,但双方并未就该问题达成任何妥协协议。同日,力拓董事长杜立石在致全体股东的信中表示,资源税意味着澳采矿业将成为该行业内世界课税最重的,该税项脱离商业现实,将严重削弱投资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备受瞩目的“两拓”西澳合资项目自宣布以来,也因资源税问题遭遇变数。6月19日,澳竞争与消费委员会表示将在7月22日公布“两拓”西澳合资项目的裁决结果。而在今年5月,“两拓”表示将重新评估西澳合资方案的可行性。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表示反对新税制计划,如果该税制法案获得通过,公司会选择投资于其他地方。
  瑞银集团金属分析师格林则表示,西澳合资项目的基础仍旧存在,因为相比较其他项目,该合资方案是“两拓”最具潜力的上游项目。

  “两拓”海外扩张提速
  安永全球采矿和金属行业主管合伙人麦克·艾列特表示,澳大利亚拟征资源租赁税的计划将促使在澳矿企重估财务安排,并一定程度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
  6月15日,力拓宣布投资4.69亿美元在美国密西根州动工建设肯尼科特鹰镍矿和铜矿。力拓称,密西根州的新矿将在环保部门批准后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末投入生产,成为美国唯一一座优质镍矿。
  6月9日,必和必拓与利比里亚政府签署了为期25年,总额逾10亿美元的矿产开发协议。根据该协议,必和必拓获准在利比里亚境内4个矿区开采铁矿并继续从事勘探。据悉,必和必拓自2005年开始在利比里亚从事矿产勘探,迄今花费近5000万美元,并发现多个潜在大型矿区。
  花旗集团分析师克拉克·威尔金斯6月18日表示,必和必拓将有能力动用200亿美元收购墨西哥湾资产,这其中包括英国石油在原油泄漏事件后可能被迫出售的资产。

  “两拓”依旧主导铁矿石价格
  相比较资源税带来的困扰,由“两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主导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似乎进行得顺风顺水,其在今年成功废除了40年来沿用的年度定价惯例,采取以现货价为基础的季度定价合同。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看来,下一步将是彻底结束固定期限合同的定价模式。
  6月11日,必和必拓宣布计划从7月开始要求购买方用现货价格进行交易,取代目前使用的季度合约。据悉,促使必和必拓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在过去一个月里大幅下跌了16%。必和必拓担心受需求减少影响,铁矿石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内会进一步下跌。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驻悉尼战略分析师亚历克斯·汤克斯表示,现货交易迟早会成为全球铁矿石交易的主要方式。铁矿石价格无论是每年调整一次还是每季度调整一次,都无法跟上市场行情变化。而对于必和必拓的表态,他认为,铁矿石现货交易最快可能三季度就会开始,这对买卖双方都公平合理。
  中国联合商务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则表示,在进入今年6月后,国内钢铁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倒挂现象,下游消费者库存增加既减少了钢材市场价格上涨的成本风险,又抑制了钢材价格的继续上涨。目前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已经由年初的6700万吨上升到7655万吨,甚至超过了2008年的库存水平。三大铁矿石巨头可以撬动铁矿石协议价格,却撬动不了世界钢铁需求。(中国证券报)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