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整合民企能否分得一杯羹

2011年06月16日 9:13 51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首先需要说明,对于稀土行业国有、民营企业各自占多少比例,笔者所知甚少,但感觉上,以民营企业对市场的高度敏感,进入这个行业的应该不少,而且前些年稀土无序出口,卖出了稀泥价,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相关民企大概也脱不了干系。
  因为乱成一团,损害国家利益,所以要整顿,这个天经地义;但,如果整顿的结果,是民企靠边站,分不到一杯羹,似乎也不好看。
  举个例子,美国的军工企业,全是民企,但出口秩序良好,F-16的生产商再着急,美国政府不点头,他也不敢把飞机卖给台湾。关键在于如何管制,和企业的属性无关。
  而中国的稀土整顿,似乎有点不大对味了。
  先从国务院的文件说起。
  5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应该是稀土行业整顿的最高行动纲领。笔者仔细学习、研究了这份文件,有三条感悟:第一,文件通篇没有提国企、民企的问题,更没有说要把稀土收归国企;第二,文件提到要用一至两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在笔者的印象中,国务院的文件规定产业集中度的百分比,这是非常罕见的;第三,具体到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文件指出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文件说的是政策引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策引导变成了政府主导。根据记者的报道,内蒙古的稀土整合,不但是政府主导,甚至在执行中“一刀切”,被质疑更像是包钢圈定生死簿。
  包头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遭遇就颇具代表性。5月4日,工厂先被停了电,随后,公司最大的稀土原矿供应商内蒙古包钢稀土(600111)(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突然切断了对达茂稀土的供应。后来达茂稀土方面才知道,5月初,内蒙古经信委召集多方开会,公布了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达茂稀土正在整合关停的范围之列。但直到5月11日,有关文件被下发到工商、电力等部门了,达茂稀土依然没有正式收到文件。
  报道称,内蒙古的稀土整改工作被限时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业界称奇。然而,淘汰企业的标准、对企业的补偿措施以及企业关停引发的种种后果,都令此项充满“行政指令”色彩的整治行动在当地饱受质疑。
  多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淘汰落后”执行之混乱,令他们费解。“很多企业各方面手续都齐全,但上面硬说没有。甚至还有一些在商务部取得出口配额的企业,也被要求关闭”。
  对此,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企负责人说,“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国进民退"吧,上面红头文件一下,说关停就关停。其实相当于包钢通过政府支持,圈点了一大批企业的生死簿,最后垄断整个行业。”
  最新的消息,全国稀土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结束,会议提出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而工信部也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具体方案。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指出,积极推进稀土行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改善稀土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他透露,工信部正在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研究制定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具体方案。
  笔者之所以说苗圩的讲话让人感到欣慰,是因为苗圩也没有说大企业非得是国企不可,他还重申了“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和国务院的文件一字不差。
  真心希望稀土整顿结束之后,在排名在前的大企业中有民营企业的身影,哪怕只有一家,也好看一些。如果清一色都是国企,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另外,对于那些被整合淘汰的企业,希望大企业和有关部门端正态度,给予足够的合理的补偿。这些企业相当于被拆迁户,不能强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果强拆,可能会出人命;稀土整合过程中的“强拆”虽不至于出人命,但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关系着小则几十个大则几百个家庭的切身生活,不可不察。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