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蛟龙”瞄准深海矿产资源

2011年08月01日 10:36 73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人自古对未知世界就有无限遐想。“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已经把中国人的问候带到了太空,大洋深处孕育的无穷奥秘,也正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
  当地时间7月26日6点17分,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完成5000米水深实验,10分钟后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记录。至此,中国深海活动能力可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就在“蛟龙号”进行5000米下潜试验前一个星期,联合国下属机构批准了中国勘探西南印度洋脊的多金属硫化矿的申请。专家认为,两件大事标志中国正式加入深海“探宝竞赛”,从传统的大陆国家向大陆和海洋并重的国家迈进。
  中国加盟“深海俱乐部”
  当显示屏上显示出“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5000米时,作为“蛟龙号”母船的“向阳红09”上一片欢腾,指挥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激动得站了起来,鼓掌欢呼,大家抑制住激动的泪水,与一起战斗的同事们深情拥抱。
  外观像一颗胶囊的“蛟龙号”,有一个可爱的外号——“小胖”。别看“小胖”显得很笨重,它的本领可不小。
  “蛟龙号”里面的钛合金载人球壳能容纳3个人,承受强大的深海压力,其安全保障系统可与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相媲美,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的“水下神舟”。“蛟龙号”具有稳定接近海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功能,可以和母船进行高速语音、文字、图像等实时传输,具有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在26日的海试中,潜航员在5000米水深时对深潜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多次进行坐底试验,完成了对海底生物的拍照等活动。
  有了此次试验成功的基础,“蛟龙号”将于明年尝试在大约7000米的最大潜水深度运作。届时,它将能够抵达几乎全世界海域的底部,也将超过目前全球下潜深度最大(6500米)的日本“深海号”潜水器,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由于深海潜水器是当今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蛟龙号”此次成功试潜,也标志中国挤进了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的“深海探测俱乐部”。
  未来,“蛟龙号”将执行海洋科考、深海资源探测等多项任务,中国的科研人员将从此摆脱国外依赖,驾驶自己的探测器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环境执行各种科考任务,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以及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复杂作业。明年,“蛟龙号”还将勘探南海的一处火山。
  外媒关注“蛟龙”战略作用
  看似孤寂黑暗的深海,其实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金、铜、铅、锌、镍、锰……地表资源中约70%都蕴藏在海底,解开人类资源能源日益匮乏难题的钥匙也许就在海洋中。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探索海洋、认识海洋需要高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早在几十年前,美国、日本等国就开始了水下机器人和载人深潜器的研究。目前,美国“阿尔文号”、日本“深海号”、法国的“鹦鹉螺号”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是全球四大载人潜水器。中国“蛟龙号”的海试成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蛟龙号”代表着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美国《华尔街日报》担心,美国对这类研究的投入在过去20年有所减少,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让海底采矿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中国将在一场勘探世界大洋最深处的矿产资源竞赛中超越美国,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
  尽管中国一再表示,载人深海潜水器主要用于科学考察,却没能阻挡国际媒体的分析和猜测。《日本时报》近日称,“蛟龙号”具有军事目的,它可以在深海拦截敌对国家机密通信,绘制高精度的海床地图,从而大大提高解放军潜艇的大洋行动能力;它可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日本《产经新闻》则称,中国向太平洋地区派遣“蛟龙号”,将加剧亚太地区的“资源争夺战”。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