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强力整合行业 私营小矿趁势介入

2011年08月10日 8:53 48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包头)大概有三分之一企业已经达到了关停的要求……其他企业正在整合运作当中”。在8月8日晚召开的稀土产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包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甫欣表示。
  但不止一家企业人士提出了质疑。“你去打听打听,有哪家冶炼企业真正停了?”一位包头本地不具名的稀土企业人士说。
  记者在包头采访了解到,包钢稀土此前停止原料供应的行为并未影响冶炼分离企业的正常生产,数量不菲的私营小矿足以养活它们。
  不过,整合进展不佳没有影响包钢稀土布局全国的计划。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向记者表示,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要提高,首先要统一轻稀土资源。

  手续齐备也不排除会被整合
  陷入僵局的内蒙古35家稀土上游企业淘汰整合工作仍在进行中。
  在8月8日召开的稀土产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包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甫欣表示,按照此前公布的淘汰整合方案,包头目前涉及淘汰整合的企业有20多家,“按照目前的结果看,大概有三分之一企业已经达到了关停的要求,就是停水停电而且对营业执照进行了变更,其他企业我们正在整合运作当中。”
  按照记者此前的报道,对由自治区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的4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包钢集团与其商谈重组合作事宜;对有关盟市、旗县(市、区)立项审批的22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包钢集团)出资,相关地方政府酌情予以补偿,使其关闭并退出稀土业,而没有立项审批文件的9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则需淘汰关停。
  媒体报道称,纳入整合淘汰名单的,不乏立项、环保等手续齐备的少数企业。对此,郭甫欣称,稀土行业发展多年,有些企业可能手续相对齐备,但“淘汰整合企业立项手续当然是条件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条件,是否需要淘汰整合,除了手续,还要看工艺是否先进,环境保护是否达标,未来发展是否还有潜力。换句话说,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据悉,今年5月中下旬,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后,包头市政府曾召开座谈会并制定出方案。“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和包头市的有关要求,我们现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和企业一起积极有序地推进工作。”郭甫欣称。

  私矿“补给”被关停企业?
  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透露,包钢稀土过去曾跟一些冶炼企业有加工供应关系,在整合淘汰文件出台后,即停止对后者的原料供应。
  据知情人士称,包钢稀土停止供货后,部分纳入整合淘汰名单的冶炼企业生产并未受太大影响,“有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原料。”
  当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包头,想要找到包钢稀土以外的稀土原料,并非难事。“我知道一个在关停名单上的当地企业,前段时间还从私人手里买进了近百吨的精矿。”一位不具名包头稀土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另一位企业高层称,目前内蒙古外围的稀土量并不比包钢稀土少,“算上储备量,如果包钢稀土每年产6万吨,外围产量至少有8万吨,虽然这都是估计,但肯定不比包钢稀土低。”
  上述高层称,这些冶炼企业所需的稀土矿,很多是从私营小矿买的。“估计包头的稀土矿是白云鄂博铁矿共生的,铁矿石开采的同时就会出稀土矿,此外还有大量的小矿山。”
  “既然到了我们包头,那你去打听打听,有哪家冶炼企业真正停了?”上述企业人士称,到目前为止,他熟悉的几个冶炼分离企业并没有停产。
  不过,他的这一说法未得到当地权威部门证实。
  郭甫欣也承认,稀土淘汰整合是系统工程,“既要快速,更要稳妥”。
  记者了解到,要想关停一个企业,将涉及到职工安置、企业出路和盘活转型等诸多问题。“首先是职工安置,除了可能要跟职工们进一步商量,还可能会召开职代会,再就是企业的出路问题,第三块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盘活转型问题。”郭甫欣说。

  包钢稀土称雄轻稀土市场
  登上北方稀土的霸主后,布局全国、实现轻重稀土的早日联合,已在包钢稀土的战略谋划之中。
  包钢稀土张忠表示,下一步将把重组整合的重点转向下游功能材料、新材料及应用产品,努力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经济效益和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过去稀土主要以卖原料为主,现在要往下游发展,很多轻重稀土元素就需要统筹考虑,优势互补,我们就要做好全国南北稀土联合的准备。”张忠表示,希望加快企业战略重组,从而提高全国稀土行业集中度。
  据悉,根据此前全国稀土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工信部希望大企业和各资源省份能提出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的方案。目前,包钢稀土已经上报工信部组建大集团方案,希望成为首家整合重组示范企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早在2008年,包钢稀土之前有一个宏观布局,“希望第一步先把轻稀土整合起来,第二步轻重稀土进一步联合。”张忠说。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