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库存战打响 结构性风险或一触即发

2011年08月19日 10:11 130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54822818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内的稀土“战争”,简单归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库存之战。

  一年来稀土价格飙升,迫使整个产业链都开始囤积库存。上游企业将接近一年的产量统统运进仓库,即使已经堆积到无法再入库的地步都不愿销售;下游则是恐慌性地持续采购原料以规避涨价风险,并希望能够比同行多熬过一天,赢得胜利。
  只是,这种全行业高库存的运行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基于政策预期而狂飙猛进的稀土价格,正面临整合遭遇瓶颈、价格预期逐步改变的考验。而之前全行业囤积的库存,将成为烫手山芋,最终成为随时倾泻而出的“堰塞湖”。值得关注的是,处于中间位置的贸易企业,风险已经逐步爆发。


  上下游赌库存
  对于稀土行业上游,也就是供应原料的矿山和冶炼厂来说,今年上半年最好的销售策略就是不销售。因为价格上涨预期实在太过强烈,库存价值每日都在刷新纪录。卖得越晚,赚得越多。
  “不管是氧化物还是金属,都已经堆满仓库,发货量很少很少。最近新产品入库已经非常困难。”在散发着淡淡化工原料气味的包头某国有大型稀土企业的冶炼厂区里,一位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旁边就是烘焙车间,一袋袋1000公斤装的碳酸稀土正整齐地码放在角落。
  这个母公司下属最大的稀土冶炼厂,今年来一直处于高库存的运作状态。该厂年分离能力1.2万吨,而上述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目前的产品库存已经达到1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几乎一整年的产量现在都囤在库房里,没有销售。其中有一部分在两个月前正式以国家储备的形式入库。
  “之前生产了那么多,国储需要的量马上就完成了。”上述人士表示。
  该厂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从去年开始,因为稀土价格强烈的上涨预期,稀土矿山和冶炼企业的生产动力十足。矿山大量采掘,冶炼企业只要能够采购到稀土精矿,也无不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因此屡屡传出工信部下达的生产指令性计划在短时间内就被迅速用完的消息。
  但高产量并未带来高销售,上述冶炼厂的囤货策略,实际上是全行业的缩影。上游惜售不但引起价格暴涨,供应也不稳定。
  今年年初,上海一家超细抛光粉企业负责人就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稀土原料采购已经越发困难。虽然他原来就职于包头稀土研究院,在业内可谓人脉广泛,但也感觉相当吃力。
  几乎在同时,下游也开始采用相同策略应对。部分先知先觉的稀土深加工企业从去年便开始各显神通,大量采购原料,以抵御价格上涨风险。稀土深加工行业的竞争,一时间成为原料库存的竞争。每家企业都希望能够“扛久一点”。部分提前锁定原料数量和价格的企业,在这轮“波澜壮阔”的价格上涨行情面前,得以稍作喘息。
  宁波申江科技的其中一项产品是生产充电电池用储氢材料,该公司一位采购主管对本报表示,该厂从去年开始提前囤积的原料库存一直维持到了今年7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采购成本。
  国内一家主流钕铁硼企业的原料供货商则向本报透露,该钕铁硼企业年初就预付了上亿元货款,要求锁定较长一段时间的原料价格。“基于长期合作基础,我们同意了这种操作方式。这就等于我们变相帮钕铁硼企业存了一部分原料库存。”该人士表示。
  记者还从业内了解到,近期不少以钕铁硼永磁生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接待券商调研时,强调了其拥有的原料库存价值。
  “大家都希望能够熬过去,只要比对手多熬一天,都是胜利。”中科三环高级副总裁胡伯平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不仅在国内,国外企业同样如此。根据日本企业7月1日的报价,烧结钕铁硼价格的涨幅低于业内预期。“这说明日本企业的资金实力确实雄厚,原料库存非常充裕,超出我们预计。”胡伯平说。
  在上游和下游的争夺中,还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那就是徘徊于上下游之间的,庞大而不可计数的贸易商。暴利吸引了各种以投机目的为主的业外资本,“根本不懂稀土”的团体也纷纷参与进这场炒作。不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交易充斥于正规和非正规企业之间,累积起来的社会库存,迄今未有权威统计数字。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