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研发方向努力

——访中国有色金属专家委员会委员蒋继穆

2011年09月15日 8:56 33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专家   作者:

1

  9月9日,距离有色金属科技大会倒计时10天的时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蒋继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其对于会议将要召开的寄语和对有色金属科技发展的体会、建议。
  对本次有色金属科技大会,蒋继穆说,自陈全训会长上任后,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整个科技工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通过表彰先进等方面的工作,相信会对整个有色行业科技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记者:您对有色金属工业科技的发展有什么想法?请您谈谈如何加快提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蒋继穆:
目前,从有色金属工业现状来看,产量的扩张和增长的空间不会很大。受资源的约束,中国的优势资源价格相对较低,劣势资源相对大幅度提升。以铜为例,以前是16000~17000元/吨,现在到了5万~6万元/吨,而且加工费用基本压缩得无利润可谈。从回收率来说,原来在92%~93%,现在提高到96%,基本没有利润空间;对铅锌来说,虽然国内资源相对好些,但如果再继续扩张或进口,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相反,我国的优势资源,像钨、钼、锡、锑等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很小。
  稀土,原来是我们的优势资源,当国内采取一些控制措施时,价格马上涨了10倍以上,像这些优势资源如何有效地控制生产?我认为,劣势资源能满足国内工业增长需要就行,没有必要大规模进口矿石。这方面需要国家在经济政策上采取措施,比如劣势资源的出口可以征收出口关税等。如果劣势资源无限膨胀生产,那么,国际上的价格还要上涨。“十二五”后,不应将产量的增长作为GDP增长的目标,应该把重点放在追求经济效益上。
  目前,有色金属生产在工艺水平和能耗方面,和世界先进工艺差距不大,在劳动生产力上差距较大,是国外企业的4~8倍;而装备水平和国外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技术创新差距会越来越小。
  我们现在的产业步伐应该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高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努力。
  在谈话中,蒋继穆谈到了一些对有色金属发展的建议。
  建议一:就地建厂,满足国内工业增长需求。
  他认为,随着有色金属产量的不断增加,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建议以后的发展思路可以考虑目前提倡的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国外的资源不一定拿到中国来加工,像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就地建厂,把产品拿回来,满足国内工业增长需求。
  他说,要提高有色金属材料的研发力度。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比如,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当时的首相田中角荣提出的“低能耗,高产值”产业转型思路,为以后日本的能耗大幅降低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蒋继穆建议我国在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根据国情适当调整思路吸取日本的产业转型的经验。
  建议二:控制过剩产能,要靠政策引导,以财税政策为主体。
  他谈到,由于铝的产能过剩造成铝价混乱,并且很多地方还在拼命建铝厂,造成资源相互竞争的问题,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靠政策引导,主要以财税政策为主体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有些国家就通过企业在银行贷款来体现,如果是国家奖励的产业贷款利率很低,如果是限制的产业贷款利率就很高,由此来控制过剩产能。
  建议三:加强自主研发技术的同时,下大力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在谈话中,蒋继穆说到,利用人才优势,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比如锌的浸出工艺,因为高硅矿在浸出过程中形成硅胶过滤很困难,伊朗研制不出来,而我们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了高温快速过滤技术,这是可喜的。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到:“拿电子铜箔的生产工艺来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想从日本引进该技术,但日本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太大,没有把技术卖给我们。但是后来上海冶炼厂从美国引进这一技术后,日本主动前来推销……另外还有多晶硅技术,以前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对我们进行封锁,后来我们自主研发出来后,他们马上把封锁的技术卖给了我们,其实这在相互融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近年来不论是科技院所,还有一些铜企业、铅企业存在走捷径盗用别人技术的事情,这对于研发单位来讲,在经济上是一种损害,他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涉及到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国外的有些新技术不敢在中国开发使用,产权问题保护好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引进的很多都是二手技术,总比人家晚一步。
  建议四:抓紧建立国内还没有的国外已有的标准。
  在节能环保方面,目前环保部门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都在下大力度组织这方面的工作,比如铊的污染,在国内这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建立,目前都是套用美国标准。广州在召开亚运会前,某冶炼厂因为铊的排放标准存在问题而被迫停产,可是国内并没有铊的排放标准,所以建议抓紧建立国内还没有的国外已经有的这些标准,以此,在保护我们企业利益的同时,更好地把减排工作做好。
  记者:您怎么看待人才强企?在人才利用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蒋继穆:
我认为人才应该是因才适用,现在有些院所单位不是研究生不要,招来的都是硕士、博士,实际上人才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是阶梯的人才结构,比如工厂,不论效益多好,没必要把博士招进来当工人,记得上世纪50年代,高档人才很少,我们有色设计院当时就招了一批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描图员和制图员,这些人后来很多成为了高工、总工,为有色金属设计工作起了很大支撑作用。所以我认为,企业要根据产业的分工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资质的人才。这样才是最经济有效的。就工厂而言,就具体操作方面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是最合适的,但如果是全面管理工作,则需要有一部分高档人才,要去把握工厂的研究方向。就目前来看,大城市高档企业,高档人才过度集中,难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边远城市、矿山、工厂技术力量比较弱,需要充实基层。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通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利用人才,他们把国企下岗的、退休的、有经验的老工人和知识分子聘为顾问、专家、总工程师、厂长等,像山东东营方圆铜业公司就是把原来的上海冶炼厂那些曾经作铜电解的工程师等方面的人才利用起来,将他们聘为首席专家、总工等职位,这些人才为方圆铜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一方面我认为国家不要限制要给予鼓励,因为国有企业人才充裕,在本企业不一定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效果,所以人才应该是因才适用才好。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