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二次衰退忧虑上升 我国9月CPI或现微反弹

2011年10月10日 8:37 41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虽然9月PPI将显著下滑,但市场预计9月CPI仍将维持高位。预计10月CPI会再度回调,11月更将首次跌破6%
  秋季原本是铜市、楼市的开工旺季,但“金九银十”的市场规律在今秋被打破了。
  刚刚过去的9月,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凌厉的跌势,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9月大跌逾13%,国内市场跟踪绝大多数上市商品平均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也下挫10%,双双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大宗商品价格的惨淡让市场亦喜亦忧,喜的是通胀压力将得到缓解,忧的是经济二次衰退阴霾再现。

  CPI、PPI或背道而驰
  在大宗商品暴跌中,有色金属等工业类商品首当其冲,9月国际铜价已经累计下挫近25%,伦敦、纽约两地油价跌幅也达到10%,纷纷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这样的市场跌幅甚至让投资者重新想起三年前雷曼兄弟破产后国际大宗商品持续暴跌的场景。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下跌也引起了国内市场的共振。据商务部监测,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已经多周回落。9月19日至25日当周,有色金属价格连续第三周下跌,跌幅达4%。当周矿产品价格也下降3.2%,其中铁矿石下跌3.4%。此外,当周钢材价格也下降1.2%,受钢厂下调报价、铁矿石价格下跌、下游企业采购减少影响,钢价已经连续五周回落。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14日公布9月CPI和PPI数据,而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和生产资料价格回落都将优先反映在PPI数据中。
  申银万国证券在2011年秋季宏观报告中指出,PPI与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走势相关度较高,在外围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国内9月PPI将连续第二个月回落。
  虽然9月PPI将显著下滑,但市场预计9月CPI仍将维持高位。一方面,PPI对CPI影响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据商务部监测数据,9月食品价格仍有小幅上升。
  由此,鲁政委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将超过8月份达到6.3%。中信证券也发布报告称,蔬菜、鸡蛋等受季节因素影响环比出现较大涨幅,9月食品环比上涨将在1.5%至2%。总体来看,9月CPI环比将上涨0.6%,同比将上涨6.2%。
  不过,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年内通胀峰值已过,第四季度CPI涨幅将呈现逐渐回落的态势。鲁政委表示,物价已是强弩之末,预计10月CPI会再度回调,11月更将首次跌破6%。申银万国认为CPI在2012年4月前后可能回到4%左右水平。

  二次衰退忧虑上升
  大宗商品市场大幅下挫的背后是经济问题,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不断加剧。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日前在多伦多财务分析师协会晚宴上称:“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正濒临衰退边缘,接下来12个月可能会陷入衰退泥潭。”罗奇表示,美国经济几乎没有增长,并预期法国、德国两个重要欧元区经济体很快就会开始萎缩,加入其他欧洲国家的行列。
  高盛日前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称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很可能会因欧洲经济停滞而陷入“温和衰退”,而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也有所增加。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的溢出风险增加,高盛将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1.7%和1.4%。高盛认为,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约为40%。
  巴克莱资本则在《中国:对硬着陆的担忧是否被高估?》报告中指出,由于欧美国家需求减缓,且中国国内投资增速下降,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由2011年的9.1%放缓至8.4%;假如全球经济发生二次探底,则中国2012年GDP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至5.5%,即出现20多年来首次硬着陆。
  不过,除去外部风险,国内机构对中国经济走势依然抱有信心。申银万国指出,新增长力量使得国内经济前景不会太悲观,该公司认为,文化服务等高端消费是未来消费的增长点,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服务消费在高收入者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经济拐点或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之间。
  鲁政委则更乐观,他认为9月官方PMI与汇丰PMI终值均好于预期,但9月新订单指数上升幅度为历史同期最低,主要因国内内需放缓,新订单突然调头大幅下行。鲁政委认为,9月内需放缓最终并不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问题。首先,随着第四季度的来临,出口会再度出现波段强劲,能够缓冲一些内需放缓的影响。其次,年内保障房建设的达标要求所形成的冲刺,将能够避免内需的过大下滑。最后,10月和12月的节日消费,也将对内需构成正面的支撑。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