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笼罩“血矿”疑云 200多家企业使用“血矿”

2009年08月06日 11:27 124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新闻图片2009761132331249529553812_6794.jpg
一名刚果小男孩被迫充作矿工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非洲的矿物资源非常丰富,其稀有金属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其中的钽和铌,因为耐高温,用其制成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比如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刚果(金)的东北部,是铌钽铁矿的盛产地。这里的学校几乎都荒废掉了,众多采矿工人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有数据显示,这里30%的学生放弃学业去开采铌钽铁矿。“开采铌钽铁矿本来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除了提防山崩和矿井倒塌的危险,还要提防强盗来抢劫我们。”这里的矿工只能在绝无仅有的机会里,才能将他们的苦水倾诉给外界的记者。在矿区附近,经常能看到一群群妇女,为死去的亲人抱头痛哭的情景。
  据了解,刚果矿工每月的平均工资大约为200美元,平均每日的工资约为6.7美元。而该国规定的最低工资为每日5美元。因此,虽然与高劳动强度相比,这些钱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对于挣扎在贫困线的刚果人来说,已经是个挣钱的机会了。
  矿区的景象一片狼藉:工人的住所散落在被搅土机翻搅过的道路两边,空气中总是充斥着电泵和发电机的轰鸣。这里的矿井引擎24小时疯狂地工作,人们则日夜两班倒。学校在这里就是破败的空壳,众多只穿半截裤赤裸上身的孩童,跟在大人身后,站在泥浆中,拼命地挖掘脚下的泥土。他们个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

  反政府武装参与倒矿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大部分矿产资源都在西方人手里,整个产业链都被控制。而且很多非洲国家工业很不发达,不生产矿产加工设备,其矿产出口以原矿为主。要知道,矿工们卖命开采的矿石,经由当地矿产商人倒手后,粗矿的收购为每磅5-10美元。然后,这些商人再把收购的粗矿卖给更大的区域矿产商。
  一般来说,矿石到达区域收购商之前,至少要经过五六个中间商。在这些环节中,人们已经计算和统计不出有多少反政府武装分子参与了交易。在刚果,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反政府武装组织的押运队伍,被另一个反政府武装组织劫持,原因是他们携有刚刚交易的贵重矿石。
  这帮人交易的矿石,往往成为黑市中的商品,带有明显的“血矿”特点。一些反政府武装势力,一般会在刚果的邻国卢旺达和乌干达进行矿石交易。然后,矿石从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等国家被贩运到亚洲、欧洲和美国。据联合国统计,有20多家国际矿产贸易公司通过卢旺达进口刚果的铌钽铁矿。矿石经由提炼公司提炼后,得到钽金属粉,然后再制成金属制品。

  200多家企业使用“血矿”
  钽金属粉可以制成熔点很高的电容器,因此,例如爱普生、日立、NEC等电器企业,就会从提炼公司手中收购钽制成的电容。然后再把这些电容卖给高科技企业。很多国际知名企业,例如戴尔、爱立信、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使用的都是钽电容。
  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中“震动”的功能,就是依靠稀有金属黑钨。在用户使用手机时,谁又能想到,镶嵌其中的那块黑钨已经转了7道手。此外,人们使用的灯泡、电脑、MP3音乐播放器和电子游戏机等产品中,都有可能使用了这些“血矿”。“我们听说过这类事情,并立即询问供应商是否采用了‘血矿’。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是询问,如果他们说没有,我们只有相信。”诺基亚的环境事务经理对此也很无奈。
  对此,“全球见证”组织估计,参与使用“血矿”的全球企业大约在240家。此外,该组织还向惠普、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电器制造商提出疑问。该组织说,虽说使用非洲“血矿”没有触犯法律,但他们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其原料来源。
  目前,联合国曾多次在报告中建议,对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等国的铌钽矿及其它矿产的进出口实行全面禁运。但是,贸易团体却认为全面禁运对合法经营的贸易公司不公平。阿尔卡特的发言人说:“只要安理会投票达成决议,我们就会遵守。”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对铌钽铁矿等稀有金属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那么,如何避免消费者购买“血矿”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就拿出自“血矿”区的钻石来说,一些人在挑选钻石4C(即色泽、切工、净度和克拉)外,又多了一个“C”,即冲突(Conflict)。
  不过,为了迷惑消费者,不少钻石生产商开始为钻石的出身进行粉饰。纽约的世界钻石协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埃利依·扎科夫就说:“在市场销售的99.8%的钻石都是和冲突毫无瓜葛的。”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当然得到普遍质疑,但销售商的行为还是从另一方面告诉消费者:慎买高科技产品,买前一定要询问来源。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