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铅冶炼短流程连续化技术的新突破

——万洋冶炼(集团)自主创新发展纪实

2012年01月09日 15:36 51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0

  几天前,记者接到了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元香的来电,电话那头满是兴奋的声音:“刘记者,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特别成功,各项数据特别好,节能减排效果特别突出。你有空来看看吧!”2011年3月就听李总说起他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连炉”技术,创造了三个炉体连在一起、用煤不用气的两个世界第一。如今他用“三个特别”表达他的欣喜,让记者禁不住要去现场看看他们的“三连炉”是个啥模样。
  特别的“三连炉”
  站在高耸的“三连炉”下,记者看到,氧化、还原、烟化三炉连成一排,中间由两道连接溜槽将它们紧密地相连,从进料到弃渣,都在密闭的炉体装置内进行,一气呵成。李元香自豪地告诉记者:“万洋冶炼‘三连炉’直接炼铅法创下了两项世界第一:其一,首创了把氧化、还原、烟化三炉紧密布置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全部热液自流,取消了电热前床和热渣吊运过程,大大降低了工程投入与电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二,是全球首家使用单一煤粒作为燃料和还原剂的炼铅企业,取消了天然气和煤气作燃料,使生产成本更低,运行更经济,操作更简单、更可靠、更安全。”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嗓门,就像在夸赞自己的孩子,透着得意。
  “你往那边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近百米、好似滑道的庞然大物。“那边是公司最早建成的一条生产线。初次氧化的高铅渣通过长长的铸渣机,被冷却铸块。这个过程会损失很多热能,也增加了污染物排放。”说到这里,他很淡定地告诉记者:“老设备在检修、改进,过去那种烟雾弥漫的无组织排放场面将随着三连炉工艺的运行而成为历史。”
  万洋“三连炉”工艺2010年3月开始设计建设,2011年3月一次点火成功,是万洋自主研发的先进炼铅技术。作为公司总工程师,李元香自始至终参与此项工艺的研制开发。身为国内铅行业专家委员会的一员,对于行业的技术现状,他了如指掌。据他介绍,目前,中国炼铅行业运行的20台富氧底吹炉,虽然彻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炼铅工艺,但其生产的高铅渣还需要冷却铸块,并且再经过鼓风炉熔炼才能完成整个冶炼过程。其中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焦炭作燃料和还原剂,损失了大量热能。“三连炉”直接炼铅法的成功开发,进一步提高了铅冶炼过程中的热利用率,既节省了大量热能,又降低了燃料的用量,很好地实现了节能降耗、低碳生产,也是我国短流程连续化冶炼技术的新突破。
  记者手里有一份关于“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的测算数据:取消了电热前床,与底吹炉—鼓风炉工艺相比,吨铅年节约电力消耗460万kWh,节能电力费用240万元。综合能耗计算,吨粗铅能耗下降至230kg标准煤,渣含铅由传统工艺的3%降至现在的1.87%,铅回收率达到97.5%,吨铅加工成本降低180元,年节约焦炭4万吨,CO2排放量仅为传统工艺的35%,和铅烧结机相比减少SO2排放90%。熟谙铅冶炼技术的李元香告诉记者,这项工艺采用底吹炉—侧吹还原炉—烟化炉三炉相连,实现一步炼铅法,并适用于各种铅氧化炉型的改造。
  自主创新定盘星
  惊叹于“三连炉”技术给铅冶炼技术带来的突破性变革,为这家民营企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感到由衷地钦佩,记者让李元香讲讲企业创新的故事。有着45年从业经历的他戏称自己属于“久病成医,熟能生巧。”是经验成就了这项技术的诞生。“万洋的每一项创新都凝聚着公司董事长卢一明的智慧与心血,听他讲讲创新的故事吧。”李元香说。
  干企业十几年的卢一明依旧保留着农民的朴实,而炯炯有神的目光,又透出企业家的睿智,洪亮的嗓音和话语间不时爆发出的爽朗笑声,更把豪爽的性格显露无余。他告诉记者,当年自己“泥腿子下海,粗手大脚经商”,拿着村民们凑来的几十万元办起了企业,一门心思带领大家致富,却对技术创新充满“敬畏”之心。怕百姓的血汗钱打水漂,他把搞创新比作雷区,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趟地雷”。
  从1995年开工建设的小铅厂到目前年产18万吨粗铅,20万吨电解铅,3万吨氧化锌,600吨白银,800公斤黄金,18万吨硫酸,2万吨合金铅,15万吨磷酸一铵,25万吨硫基复合肥的企业集团,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和坚定信念的农民,带领村民们将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从发展的齐头并进到最后的优胜劣汰,市场的生存法则改变着卢一明对创新的认识: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命运或随波逐流,更多的是被惊涛骇浪无情地吞噬,唯有创新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2006年,在万洋创业超过10年的节点上,卢一明制定了鼓励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营造立足岗位、全员创新的氛围,调动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郑重宣布:不趟“地雷”的时代结束了!他要用创新再造一个新万洋。
  观念一转天地新。小发明、小革新,处处涌动创新的激情;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在万洋蔚然成风。大极板、大电解槽的电解新工艺诞生了,烟灰密闭收集循环利用工艺成功了,热煤气贵金属熔炼转炉投产了……
  而此时,一场发展方式的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企业多年的创富模式。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已然成为企业不二的选择。对身处风口浪尖的铅冶炼行业来说,突破技术瓶颈,寻求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新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也正是那个时候,李元香正为自己的一个创意激动不已。原来,对技术痴迷的他发现,企业目前采用的富氧底吹加鼓风炉技术,在节能减排、减少占地上还有不少潜力可挖。他另辟蹊径,大胆提出利用曾获得国家专利的侧吹炉替代目前的老炉型,并将氧化、还原、烟化三炉相连。这一思路立刻得到了卢一明的赞同。说干就干,一向雷厉风行的卢一明干事业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抢时间,赶进度,在工程最紧要的时候,卢一明24小时督战,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攻关、决策,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峰回路转,放把椅子歇脚,喝口冷水解渴,只用了一年时间,设备就安装到位。
  按照最初的设计,氧化还原过程需要“引气入厂”。 卢一明说,等待天然气入厂的日子最难熬。一个月,两个月……“不能再等了,试试用煤粒代替!”当这无奈之举被付诸实施,结果却出乎意料:不但一次点火成功,而且还原炉第一炉渣含铅就降到0.9%!“不会是假的吧?重新取样,再测!”结果还是一样!如此高的铅回收率,让所有人欣喜不已,真是绝处逢生!
  “很多时候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卢一明说,公司地少、又不通煤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三连炉”技术的诞生。
  回忆起这么多年的创新之路,卢一明感慨良多。他坦陈,自己当初奢谈创新,真是没有办法。缺资金、少技术,就怕赔了百姓的血汗钱。如今,公司建立了项目负责人制度,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将科技研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无到有,万洋将创新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工作中,无限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造福一方的万洋
  “三连炉”技术问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万洋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取经的同行们。专利技术不怕被效仿吗?面对记者的疑虑,卢一明很坦然,希望这一技术能在行业推广,万洋愿意为提升国家的铅冶炼技术和节能减排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卢一明的这分胸怀让记者肃然起敬。采访中他反复提及一句话:“我们干企业是为了造福一方,而不是祸害一方!”
  崛起于王屋山下的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位于河南济源市思礼村,1995年成立。公司董事长卢一明当年赶过马车,种过地,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他自荐当上了队长、村长,后来又当上了村支书,这家企业是卢一明和几个农民兄弟拍着胸脯对天发誓干起来的。17个年头过去了,起初的37.5万元投入变成了今天16.9亿元的总资产,十几个人的小作坊成了2000余人的现代化企业。企业富了还不行,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充满感情的卢一明,认准一个理:为百姓谋福利,走共同富裕之路。为此,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他让全村以及周边村庄百姓参股,并拿出企业每年利润的30%分红。他热心慈善,投资建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建高标准幼儿园,解决偏远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购置农机设备,培训农机手,无偿为周边4个村收割、播种。
  身处炼铅行业,卢一明深谙管理的重要。下班之前洗澡,工服不许带回家,细致入微的规定,为的是员工的健康。为保护周边环境,企业周围1000米范围内种上高大的杨树。他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淘汰落后工艺,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奖励万洋在环保治理方面的贡献,环保部奖励1000万元,卢一明把这份奖励看得很重:“不能辜负国家的信任和百姓的期待。万洋是社会的企业,万洋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兄弟的大力支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卢一明如是说,如是行。短短几年间,他让企业无偿奉献社会、为乡亲们办实事的大仁博爱,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不贪、学憨、敬业”是卢一明的处世六字经。“有责任,敢担当”是百姓对他的评价。他淡泊名利,身为董事长,自己在企业的股份只有区区的1.2%;如今村里人有的进了城,有的住进了小别墅,而卢一明还守着当年的老房子,说离不开相处多年的老少爷们;他实现了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承诺,却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心脏搭了四个支架。老百姓为他担心,而卢一明自己却轻描淡写:我现在不抽烟,不喝酒,吃饭简单,但我的目标可大了,还要带着大家往前奔!
  2010年,万洋完成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利税达到了3.7亿元,今年完成69亿元。万洋的明天什么样?卢一明告诉记者,力争在2012年内让企业的产值超百亿元,利税超10亿元。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主业做文章。上游建立矿产供应基地,下游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并把节能减排、清洁文明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5月,总投资6.5亿元的2000万套/年电池极板及电池组装电动车项目一期建成投产;8月,360万kVAh全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项目开工建设;与外商合资的金银饰品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从金属冶炼到回收加工,从金银饰品到电动汽车,万洋的产业版图一步步扩张。从卢一明的讲述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从“粗手大脚经商”中脱胎换骨的万洋,正以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创百亿产值,打造百年企业”的愿景伴着前行的步伐一步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